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關於農村改革方面的全面解讀

賦予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能,不會改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性質,絕對不會出現所謂的農村集體土地改變性質問題。有人擔心,賦予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擔保權利會改變農村土地集體所有性質,這種擔心是沒有依據的。因為,從法理上講,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所抵押的只是農民對土地的使用權,即用益物權,而不是土地的所有權,用益物權抵押並不會改變農村土地的集體所有權性質,即使出現抵押風險,所轉移的也只是土地承包經營權,即轉移的是土地的使用權,土地的所有權並不會發生轉移,因而農村土地集體所有的性質並不會因為賦予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和擔保權利而改變。

四、關於鼓勵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

《決定》明確提出,鼓勵承包經營權在公開市場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這為農村土地流轉提出了明確方向和要求。農業企業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並列,成為承接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載體,是一個政策突破。

第一,承包經營權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流轉,是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需要。隨著農村勞動力不斷向非農產業和城鎮轉移,留在農村務農的年輕人越來越少,農業生產人員老齡化、後繼乏人問題日益嚴重,“將來誰來種地”已成為我國農業健康發展和農業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大問題,成為影響我國農業產業安全的一個突出問題。2024年底,全國農村外出務工經商勞動力已超過2.63億人,40歲以下占60%,平均年齡37歲。據第二次農業普查,全國農業從業人員中,51~60歲占21.3%,60歲以上占11.2%,即農業從業人員近1/3已超過50歲。動態看,我國農業勞動力老齡化發展很快。與第一次農業普查相比,第二次普查時50歲以上農業從業人員比重上升了14.4個百分點,平均每年上升1.44個百分點。按此趨勢,到2024年第三次農業普查時,農業從業人員中50歲以上比重將超過50%。據全國農村固定觀察點數據,2024年務農勞動力平均年齡49歲,XX~2024年務農勞動力平均年齡增加5歲,平均每年增加0.5歲。與老齡化一併出現的還有農業從業人員女性化和低文化程度化。根據第二次農業普查,農業從業人員中,女性占53.2%,超過男性6.4個百分點,文盲半文盲和國小文化程度超過50%。在一些工業化、城鎮化先行地區,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女性化更為嚴重。浙江省農業從業人員中,50歲以上占比達到53%,30歲以下的僅有6%;江蘇省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平均年齡已達58.2歲。即使在農業大省,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也很明顯,據湖南省糧食生產大縣寧鄉縣調查,該縣從事糧食生產的農民年齡在50歲以上的占比高達63%,女性占比高達65.7%,20~29歲的僅占3.5%。對照聯合國有關機構的標準,勞動年齡人口中45歲及以上勞動力為老年勞動力,老年勞動力占比超過15%時為老年型勞動力結構,我國農業勞動力年齡結構已明顯處於老年型。所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十分迫切。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主要形式。承包經營權向這些經營主體流轉,有利於推動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