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學習十八屆三中全會心得5篇

35年前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引領中國走向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改革開放的政策和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方向轉變極大地解放了生產力並取得了偉大成就。但是,通往成功的道路免不了會遇到挫折,巨大的能源消耗和以煤為主的能源結構使我們正飽受霧霾頻發的煎熬,標準煤和實物煤炭的能源消耗和逐年增加的石油天然氣需求使我們不得不高度重視能源的可持續發展和能源安全問題。這是巨大的挑戰,但也是發展的機遇。當許多行業面臨產能過剩、經濟效益下滑之時,能源行業仍面臨結構調整、大力發展新能源和增加供給的機遇。

我國能源領域的改革也穩步推進。高度計畫經濟的管理辦法發生了深刻變化,政企不分、行業壟斷的狀況已有了很大改變,煤炭價格已基本實現了市場化。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在之前的基礎上完善主要有市場決定價格的機制,建立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這些行業取得的成績和體制改革有很大的關係,這是很大的進步。其實縱觀能源行業、電力行業,世界各國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管理體制,即使是資本主義國家也沒有統一的模式。的確西方國家體制中有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但也必須認識到資本主義制度並不是十全十美的,絕不能一切都照搬照抄。衡量一個體制、一項改革正確與否的標準是看該體制和改革是否有利於生產力的發展,是否與該國的發展階段相適應,堅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另一個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必須配套進行。電力和能源體制的改革必須和價格、政府審批制度改革、政府管理機構改革、投融資體制改革相適應,要和法制建設的進程相適應。能源體制改革沒有終點,是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的過程,是與社會發展相適應的過程。在未來一段時間能源結構調整的任務十分繁重。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非常突出,煤發電占了發電量的78%,風電、太陽能雖然發展迅速,但只占發電量的2%,近年來越演越烈的霧霾引起了社會的關注,警示我們應加快產業結構和發展模式的調整,加快能源結構的調整。經過這幾年的快速發展,我國利用水電、風電、太陽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發電今後的發展潛力依然很大。同時應該加快完善電網結構,使新能源能在更大範圍內消納,改變棄風棄水的狀況。

能源結構還和經濟整體結構有關。要協調好電力消費將結構在一、二、三產業中所占比重,促進服務業用電和居民生活用電的增長速度以更好地與電力在能源結構中的上升比例趨勢同步。今後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人均用能、用電還會進一步提高,能源行業發展要與黨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重大決策部署統一起來,能源行業要靠改革、發展、調整、創新來應對消費需求。新一輪改革方案將提振中期內中國經濟成長的信心。

總之,我們應積極回響全會號召,緊密團結在以xx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銳意進取,攻堅克難,譜寫改革開放偉大事業歷史新篇章,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