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院個人先進事跡材料

×××,男,漢族,生於1968年,××縣××鎮人,大專學歷,中~員。

×××同志1990年畢業於××醫學院,同年8月至93年10月在××新陂衛生院任醫師,93年11月至98年12月任××縣××衛生院院長職務,99年元月至~年2月任××縣二醫院院長職務,現任××縣人民醫院院長。

×××同志參加工作以來,工作認真負責,在擔任領導職務期間,具有較強的組織能力和管理水平,特別是在二醫院任職期間,二醫院的發展達到有史以來的最快的發展時期,業務收入以年20%以上的速度遞增,由1998接任時的251萬元增長到XX年的537萬元,固定資產由原188萬元增長到565萬元。醫院歷年來被縣主管局評為目標管理先進單位,縣文明委授予“文明單位”稱號,個人則歷年被縣直屬機關工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縣衛生評為“優秀院長”、縣總工會評為“工會積極分子”,XX年被評為全省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市、縣“十佳醫務人員”。

該同志在任職期間,能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遵守黨風廉政建設的各項規定,無任何違法亂紀行為。

同志熱愛祖國,熱愛社會主義,熱愛農村衛生事業,遵紀守法,認真貫徹黨的衛生工作方針政策,努力實踐江總書記的“xxxx”思想,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服務宗旨及辦院方向。

早在1990年至1993年在××縣新陂當普通醫生時,他就一心一意撲在衛生事業上,在技術上刻苦鑽研、精益求精,從不計較個人得失,常把榮譽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深得當地各級黨政領導和民眾的愛戴,以至於調離時出現當地主要黨政領導多次要求衛生局就地提拔,民眾聯名~要求他留下的情形。

1993年11月他剛到××衛生院任院長時,衛生院的固定資產僅有18.6萬元,年門診量只有2886人次,出入院病人560人次;衛生院基本上使用的都是危房,典型的貧困老區落後衛生院的面貌,診療活動靠的是老三件,只能開展三大常規化驗,即使有心解決民眾的疾苦,但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到任後,他不為困難所嚇倒,帶領全體職工艱苦創業,大膽改革,通過採取股份制籌資、個人貸款等辦法,先後購進100毫安x光機、b超機、心電圖機、生化分析儀等設備,提高了衛生院的診療水平;同時,選送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到南京、南昌等省內外的省一級醫院進修普外、矯外,到縣市醫院進修麻醉、心電圖、b超等技術,較好的提高了業務人員的技術水平;針對衛生院危房多、就診條件差的實際,從1996年起通過多種渠道籌集資金30餘萬元用於衛生院的危房改造,至1997年底在全縣衛生系統率先消滅了全部危房,衛生院的面貌煥然一新。由於技術水平的提高及就診條件的改善,衛生院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取得了明顯的提高,1998年年門診量完成11256人次,住院病人1416人次,業務收入達到46.8萬元;衛生院擁有固定資產65.8萬元。已基本上能滿足當地人民民眾防病治病的需要,做到了讓上級放心,讓人民民眾滿意。

1999年1月,由組織安排到××醫院任院長。當時,醫院有職工74人,年門診量為28134人次,出入院病人1108人次,年業務收入251萬元,有固定資產188萬元。雖然基礎較好,但卻潛伏著相當大的危機,一是業務用房已相對緊缺,原先購置的設備大部分已陳舊或過時即將淘汰;二是職工的組織紀律觀念和法制觀念淡薄;三是相當一部分職工競爭意識不強,缺乏危機感,上進意識較差;四是人才流失嚴重,疏忽了人才管理;五是醫院環境面貌和辦公條件不盡人意,病人和職工不滿意;六是護理質量缺乏有效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