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科技工作者事跡推薦

xx年正值南方冰災,已年過半百的他親自擔任了湖北青龍水電站前期勘察負責人,該項目地處鄂西地區的深山峽谷中,周邊是千米以上的高山峻岭,沒有道路,每天需要淌水渡河,需要攀爬懸崖峭壁,平時很少出山,長達一個多月的冰災期,滿山遍野的冰雪,使人往而生畏,回家的日子遙遙無期,困在深山農民家裡,承受著巨大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困難,每天只能以土豆和玉米做主食,至今提起吃土豆,就有想吐的感覺。

新疆塔日勒嘎、夏特、八村三個水電站位於祖國最西邊陲,號稱祖國最後一縷陽光的地方,那裡處於帕米爾高原,天山與崑崙山在此交匯,地震頻發,風沙肆虐,方圓百里,無人居住。他和同志們一道,住羊圈,睡帳篷,在野外吃風沙伴飯,喝簡易過濾的河水,一年呆在工地超過7個月,他作為老同志,默默工作,一樣爬山,一樣涉水,無怨無悔,為年輕同志樹立了榜樣。

朝迎曙日升,暮送夕陽下。他由當年風華正茂的小伙子,變成了白髮蒼蒼的奔“六”之人,但他的信念沒有變,他的野外情節沒有變。三十多年來,他走遍了三湘四水,走遍了祖國大江南北,所走的路程可以繞地球打兩個圈,每年野外工作超過200天,他寫過的各種技術文字報告超過30萬字,畫過的技術圖紙達xx余張。他為水利水電勘察奔忙一輩子。

二.成果作證,他為水利科技進步奮鬥一輩子

工程地質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但技術的發展卻日新月異,需要解決的問題也曾出不窮,左xx同志學歷不高,他深深知道,只有不斷學習,刻苦鑽研,不斷解決工程實踐中的實際問題,才有立足之本。因此,他在工作的同時,把學習知識、鑽研技術、解決難題作為自己的重要工作,數十年來,取得了豐富的成果。

(一)注重實踐,解決難題

注意在實踐中學習,在工程中遇到實際問題,一定要徹底解決是他的一貫作風,他憑著刻苦的鑽研精神,解決了許多實際的工程難題。

提出紅層溶蝕風化新概念,解決複雜地基選址問題。xx年擔任國家重點工程株洲航電樞紐初步設計勘察總負責人,該工程位於湘江幹流,屬大型航電樞紐工程。閘壩河段存在8個紅層溶蝕風化深槽,對壩線及其他建築物選擇產生極大影響,交通部多次組織專家對地基處理方案進行研討。紅層溶蝕風化深槽的形成機制、破壞形式、分布範圍、對建築物的影響及處理方案都是需要解決的重大工程地質問題。他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深入研究,在勘察過程中始終圍繞這些主要問題做工作,最終選擇了一條唯一優秀的閘壩線,提出了地基綜合處理措施,處理方案十分經濟、合理、安全。

制定了城市防洪勘察的技術標準,為國內城市防洪勘察提供了樣本。1999年擔任xx洞庭湖區21個城市防洪可行性研究工程地質勘察總負責人。21個城市包括長沙、岳陽、常德、益陽四個地級市和環洞庭湖17個縣城(市),工程區分布面積約15200平方公里,總投資20多億元,是一個特大型國家重點項目。xx是最早啟動城市防洪工程的省份,地質勘察沒有經驗可循,工作難度很大,防洪標準差別大,建築物的級別和標準相差懸殊,勘察精度要求也不一樣,建築物種類繁多,勘察技術要求不同,分布地域廣,有的城市分布在洞庭湖腹地,有的分布在洞庭湖邊緣,地質條件多種多樣,需要採取不同的勘探方法,資料成果要求高。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在沒有經驗和技術規範的情況下,結合自己的經驗和判斷,提出了統一的技術要求,在勘探過程中,解決了砂卵礫石的鑽探取樣問題。當時制定的城市防洪工程地質勘察的原則和方法,開創了國內先河,得到水利部專家的認可和稱讚,為全國的城市防洪勘察提供了範例。

解決了洞庭湖區鬆散層取樣的工藝難題。洞庭湖區存在大量的淤泥質土和粉細砂,是湖區堤防破壞的元兇,過去對這些砂土的取樣幾乎是束手無策,在擔任洞庭湖區十一個重點垸勘測總負責人時,第一次全面採用鏇轉鑽進、泥漿護壁、水壓退芯等新技術,成功解決粉細砂及砂卵礫石取樣和試驗等勘探難題,鬆散的粉細砂和砂卵礫石可以取出完整的原始樣品,地質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樣品準確判斷地層結構情況,湖區的勘探質量有了質的飛躍,為洞庭湖二期治理勘察探索了成功經驗。

幫助解決複雜地基地質參數選擇和地基處理的技術難題。擔負主要技術負責的新邵筱溪水電站位於資水冷水江上游,壩高40米,庫容1億餘立方米,屬大ⅱ型水利水電工程。河床存在寬度達70餘米的順河向大斷裂,地質條件非常複雜,壩基幾乎是坐落在一堆亂石頭上,從上世紀40年代就開始做地質勘察工作,是xx最早做地質勘察的水利水電工程,直到上世紀90年代,由於沒有查清地質情況,工程一直沒敢上馬。xx年至xx年我院先後完成了可研和初步設計地勘,他和項目組的同志採用地質力學和區域構造分析理論,成功解決了區域斷層分布問題,確定了最終選擇壩線。閘壩段存在的順河向大斷層,在已建工程任何一個壩址都是少見的,要在破碎的岩石上建幾十米高的閘壩,在我院歷史上是第一次碰到,如何選取設計參數,如何對破碎岩石進行加固,是擺在全體勘察設計人員面前的重大課題。經過反覆研究,由他為主提出了打破常規、根據不同岩體的分布面積加權確定岩體物理力學參數的方法,成功解決了在極其複雜地質條件下選擇地質參數的問題。在地基加固處理施工中,經過計算和總結提出了以岩石聲波值3000m/s作為岩體加固驗收的重要標準,得到國內知名專家工程院院士譚靖夷、水利廳原總工金德鐮等人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他和技術人員在工地摸爬滾打,經常通宵達旦守在施工現場,打破常規,大膽探索,採用高壓濃漿、單一比級、超深灌段的特殊灌漿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為特別破碎岩層的加固探索了新的途徑,目前工程運行多年,情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