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救災優秀黨員龍德強的先進事跡材料

龍德強,男,藏族,1955年生,中共黨員,高中文化,現任川縣銀杏鄉沙坪關村黨支部書記,縣十屆人大代表。

汶川“5.12”大地震發生後,龍德強將失去4名親人的巨大悲痛轉化為抗震救災的積極行動,及時果斷組織全村514名倖存者從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陸上孤島”安全轉移,並冒死在國道213線“死亡區”搭建渡河溜索,避免了近3000行人的無辜傷亡,被中組部表彰為首批“抗震救災優秀黨員”。

沙坪關村地處離震中映秀僅14公里的岷江河谷地帶,藏羌漢三個民族雜居,背靠懸崖,面對大江,毫無安全緩衝區可言。5月12日下午2時28分,由於強烈的震盪,沙坪關村在頃刻間被夷為平地,58人當場死亡。極度恐慌的村民們或四處奔逃,或跪地祈禱,完全亂作一團。此時,遠在離村7公里外的羅圈灣溝四級電站檢查工作的龍德強來不及掩埋一手撫養大的侄兒的屍體,冒著隨時可能被山石砸死和土石流掩埋的危險,連跑帶爬,淋著暴雨在巨石的縫隙中艱難前行,連夜往村里趕。

在村口得知與自己患難30年的愛妻和情投手足的哥嫂遇難的訊息後,這個堅強的藏族漢子不禁暈倒在地,失聲痛哭。隨後立即轉身組織黨員幹部和民兵50餘人冒著餘震對倖存者進行全力搜救。

13日,龍德強把驚恐不已的村民們轉移到了一塊相對安全的洋芋地里,並搭建了臨時帳篷。當晚,他召集村民開會,研究在交通、通信、電力徹底癱瘓情況下的自救辦法,安排民兵晝夜巡邏。餘震、土石流、洪水、瘟疫……面對村民不斷增加的恐懼和擔心,他大聲說道:“只要有一個村民在,我龍德強就不會離開大家!”

看到重傷員肖開英傷口發炎生蛆時,他心急如焚,徒步到鄉政府去找藥,並尋求轉移辦法。每天,他都要手抓一根鋼繩、腳踩一根鋼繩,渡過一座在懸在高空的長100餘米的危橋,在山體垮塌、飛石不斷的情況下來回穿越6公里的生死線。

為了消除村民的恐慌,他還帶頭衝進隨時可能倒塌的廢墟中搶出一台電視,架起“鍋蓋”,把機車汽油收集在一起,利用附近工地上的一台發電機發發電,讓黨和政府的聲音及時在孤島上空響起。

大災見大愛,大難顯大勇。要通過國道213線103至109這段死亡之路,除了渡河之外別無他法。沙坪關村民親眼看見沿老路硬闖的人一個個遇難。“不能眼睜睜看著過路的人被活活打死!”龍德強帶上民兵,冒著隨時可能被激流捲走的危險,連夜在羅圈灣加固一條廢棄不用的溜索。當這條溜索已經被磨細、面臨斷裂時,他又組織村民四處尋找鋼繩,迅速搭起了一條新的溜索。正是通過這兩條搭建在死亡區的“生命線”,鐵軍某團300人才得以及時北上草坡施救;某軍特種大隊1分隊和武警某部才將1萬斤救命糧食按時背抵銀杏鄉;被困徹底關超限檢查站的20多名職工(包括3名重傷員)才得以安全轉移;無數過往的路人才保全了性命。

地震發生以來,為了他人的安危,龍德強整整熬了4個通宵,平均每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沒有吃過一頓飽飯。他的聲音嘶啞了,整個人消瘦了,有幾次暈倒後差點沒再爬起來。

面對來自社會各界的關心幫助,他在悲痛中流下了感動的淚水。為了不影響兒子的工作和女兒的學業,他托大女兒帶筆,叫她給遠在縣城中學教書的兒子和兒子的女友寫了一封特別的家書:

龍德強,一個普通的農村基層黨支部書記,在人民遭受危難的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在他身上,集中體現了新時期共產黨人“舍小家、顧大家”的無私品格,體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體現了在大災大難面前的大愛大勇,無愧於共產黨員的光榮稱號。

查看更多:
譚千秋抗震救災優秀共產黨員事跡
縣物價局局長抗震救災感人事跡
記遷西縣范、史夫婦抗震救災事跡報導
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精神事跡
抗震救災動魄一刻感人事跡:一對軍醫夫婦的生死約定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候選人王博先進事跡簡介
抗震救災英雄事跡:讓忠誠在藍天定格
同志赴川抗震救災先進事跡材料
抗震救災教師英雄事跡:保護學生是老師的天職
抗震救災英雄少年候選人張強小英雄先進事跡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