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方案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基於學生的直接經驗、密切聯繫學生自身生活和社會生活、體現對知識綜合套用的課程形態。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為學生參與、探究、理解新的社會問題提供了機會。為了學生的個性充分發展創造空間。培養學生要有時空觀念,明確課程目標和實施策略,對於實現新一輪課改有著重要的意義。曾經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沒有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成功,不能說課改獲得成功;沒有親自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就不能完整的理解課改的理念。”於是,為了更好的深入新課程,我校的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正在慢慢的起步,力爭在探索中發展,在實踐中結出果實。

一、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的基本原則

1、要正確處理學生的自主選擇,主動探究與教師的有效指導的關係。

2、 恰當的處理學校在綜合實踐活動的統籌規劃與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的深層性目標、深層性主題的關係。有效實施綜合實踐活動要求教師首先認識到新目標、新課題的必然性,並充分肯定其產生的價值。應該特彆強調在活動具體展開過程中產生的生成性目標和生成性主題的核心地位。

3、課時的集中使用與分散使用相結合。

4、任何校內課程與校外課程要整合。

5、以融合的方式來制定三大知識領域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基本要求。根據地方與學校的課程資源,以總和主題或總和項目的形式將三大領域的教育融合在一起,達到總和理想狀態。

6、把信息技術與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內容及過程有機結合起來。

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實施策略的研究方向

1、親身經歷、深入探究

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主要形式強調讓學生親身經歷、動手去做,使學生在各種活動中獲得對於實際的真實感受,這種內心感受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也使他們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健康發展的基礎。在實施過程中,讓學生親自參與科學探究的活動,體驗科學活動的艱辛與愉悅,讓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感知各種人和事,獲得豐富的人生經歷和體驗。

實施要點:

(1) 立足於學生的生活世界,自主去選擇,把學科知識加以融合併與日常生活密切聯繫起來,回歸於生活、回歸兒童、回歸自然,使學生順利的投入到各種實踐活動中去。

(2) 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走出課堂,置身於廣闊的大自然和豐富的社會生活中,通過親身經歷和實際操作與活動等獲得豐富的體驗。

(3)在活動方式中儘量採取參觀、訪問、調查、實驗、採訪、上網、設計操作獲得信息,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動手與動腦相結合的方式。

2、自主發展、提供空間

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要重視學生的觀點和行為,鼓勵學生自主選擇、獨立創造。根據自己興趣愛好確定活動內容及方式,讓學生自主活動、自主學習,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和合作者。

實施要點:

(1)關注學生的主體意識,建立一種真誠平等、信任的相互關

系,為學生主動發展提供一種寬鬆的環境和心理氛圍。

(2)教師對學生的指導,要適當安排學習材料和活動情境,幫

助學生澄清自己想要學什麼,想要做什麼;而不是規定他們學什麼,做什麼。幫助學生找準自己的位置和活動方式,能夠發現自己所學內容的用途和今後的發展方向。

(3)學生在具體活動情境中,隨著問題的解決和引發的興趣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