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中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模式實施方案

1.管理原則:

(1)一貫性原則:班級小組管理的機制一旦建構好,就應該嚴格遵照,實行一貫做法,讓學生對小組合作班級管理制度產生信賴,養成良好習慣,確保班級小組管理的良性發展。

(2)公平性原則:凡事公平公正才讓人信服。實施班級小組管理,也貴在公平,首先分小組時,各組學生能力應該均勻;其次,每一次評比,都要力求公正。

(3)自主性原則:小組合作班級管理的最為重要的目的在於學生管理能力的挖掘和提高,這就要求班主任能適時放手,激發學生的自主性,鼓勵創新。

(4)合作性原則:“全體參與,團結合作”是小組合作班級管理的重要特徵。因此,任何評價,都應立足在“是否全體參與,是否合作完成”這個基礎之上。

(5)激勵性原則:我們面對的是一群天真爛漫的學生,我們教育的目的是讓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全面提高學生的素養。因而我們實施小組合作班級管理應堅持激勵性原則,做到任何評比與競賽,都能以激勵為主,尊重孩子的付出,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2.討論要求:

(1)小組討論的規則是:在獨立思考後,仍有疑惑需要解決,先是一幫一,兩人間的討論,如還有困難,再擴展為3人或4人間的討論。如遇到較難的問題才採用6人的討論。

(2)小組討論的形式有:

a.自由發言式:學生可以在小組中自由發言,同學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各抒己見。

b.輪流發言式:這一方式就是小組成員圍繞一個中心問題挨個發言,一人不漏。

c.互幫討論式:當部分學生在難題面前盡最大努力也不能解決問題的疑惑,而教師又無法加以個別指導的時候就可以採用這種討論方式。

3.發言要求

要求每個小組必須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才能回答問題,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小組的各個成員可以是對該問題的不同角度發表意見,但不能出現兩個完全對立的結論。

4.八項規範

坐正立直、秩序井然;高效自學、積極發言;合作探究、質疑問難;團結互助、共同發展。

5.八種技能

學會傾聽、學會記錄、學會互學、學會展示、學會思考、學會質疑、學會合作、學會探究。

(五)小組的評價(詳見《xx國中合作學習小組多元捆綁評價實施方案》)

小組合作學習是以異質小組為基本形式,以小組成員合作性活動為主體,小組目標達成為標準,以小組總體成績(表現)為評價和獎勵依據的教育教學策略體系。小組多元捆綁式評價的特點在於“多元”和“捆綁”,這裡的“多元”是指評價的內容是綜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內容應當包括 “學習”和“生活”兩大部分,涵蓋學生行為習慣、紀律、鍛鍊、衛生、學習等多個方面。這裡的“捆綁”是指評價的方式是團隊性的、捆綁式的,是以小組的總體成績(表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的。

1.評價的原則

(1)及時性。最好是當堂的評比當堂公布,即“一課一評”,當天的評比一定要當天公布,即“一日一評”。不能讓這些評比結果過夜,更不能讓組員等待一周排名出來之後才知道自己加了哪些分,扣了哪些分。

(2)客觀性。一般情況加扣分的標準有統一規定。對個別重大貢獻可以事先通過組規約定額外加分,如發表了文章、獲得了大獎、參加了大型活動等。

(3)公正性。安排值日組長進行值日,組長和所有的組員要加強督查,確保加扣分都按要求進行,確保沒有徇私舞弊的情況。如遇加扣分糾紛,一般由組長判決。

(4)激勵性。評比對事不對人,客觀公正,這是起到激勵作用的前提。另一方面,也要求評比有兌現,這對班級管理提出了要求,只有班主任重視、只有這個評比有約束力,才能引起組員的重視,才能有激勵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組長善於利用評比激勵個別落後的組員,如對平時不參與的組員有時候雙倍加分,予以激勵。

(5)團體性。對小組的評價一律採用捆綁式評價,培訓他們的合作意識與團隊精神。

2.評價的內容

對合作學習小組實施多元捆綁評價 ,這裡的“多元”是指評價的內容是綜合性的、多元的。涉及的內容包括 “學習”和“生活”兩大部分,涵蓋學生行為習慣、紀律、鍛鍊、衛生、學習等多個方面。

(1)生活部分。

主要指行為習慣方面。各班依據學校的《日常行為規範》和各類規章制度,制定個性化評價細則《合作學習小組捆綁評價細則》(《班級管理考核條例》即《班規》),依據此細則實施量化考核。

(2)學習部分。

主要指學業成績和學習表現方面。評價的內容主要是獨學、課堂展示、反饋、成績等。

3.評價的方式

對合作學習小組實施多元捆綁評價 ,這裡的“捆綁”是指評價的方式是團隊性的、捆綁式的,是以小組的總體成績(表現)作為評價和獎勵的依據的。應堅持課課評、日日評、周周評、月月評、期中期末總結表彰的原則,還應兼顧集體和個人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