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園丁工程”實施方案

(二)努力確保數量結構達標最佳化

4.科學核定教師編制。逐步實行城鄉統一的中國小幼稚園編制標準,對農村邊遠地區實行傾斜政策。按照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根據東川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學校發展規模和教育教學需求,學科及時地核定教職工編制,核定後的教職工編制由教育行政部門實行動態管理和自主調配。進一步完善編制管理,堅決清理並歸還被占用的教職工編制,及時足額配齊缺編教師,確保教師數量總體達標。

5、不斷最佳化隊伍結構。完善教師準入和退出機制,通過競聘上崗、轉崗、提前離崗退養等途徑,切實解決學科、學段教師結構失衡問題。按照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要求,優先補充英語、音樂、體育等新增學科教師,確保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和素質教育目標的落實。按照農村寄宿制學校的需要,爭取在鄉鎮中心國小合理配備宿舍、保衛、校醫等專兼職人員,進一步最佳化教師隊伍結構。

(三)積極促進專業素質提升

6.努力強化教育科研引領。根據國家規定的課程方案、科研職責和東川教育發展水平,配足配齊教科所專職教科研人員,認真開展教育科研、教學研究和教學指導等工作,為學校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全面加強校本研究和校本培訓的研究、管理和考核,不斷提高研訓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教科研水平。

7.全面實施全員培訓。以“新理念、新課程、新技術和師德教育”為主要內容,面向全員、突出骨幹、傾斜農村、重視班主任和輔導員培訓,根據繼續教育學分年審要求,全面實施每五年一周期的新一輪中國小幼稚園教師全員培訓。新任校(園)長任職培訓時間不少於300學時,在職校(園)長培訓時間每五年累計不少於240學時;新任教師試用期培訓時間不少於120學時,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時間每五年累計不少於240學時。高中階段學校的校長和教師的培訓由市級統籌規劃並組織實施,義務教育階段和學前教育階段學校的校(園)長和教師培訓由區級統籌規劃並組織實施。

8.大力提升學歷水平。從XX年起,新增國小幼稚園教師要達到專科學歷,新增中學教師要達到本科學歷,積極引進碩士研究生到各類學校任教。凡學歷不達標、年齡在45周歲以下的教師,必須參加學歷達標進修,並獲得合格學歷。到2024年學歷仍不達標的,一律不得在教學崗位任教,逐步轉崗分流到後勤、管理等其他崗位。

9.積極推進校(園)長專業化。全面提升校(園)長的專業素質,確保校(園)長持證上崗率達100%。依託市級五所 “名校(園)長培養基地”及昆明市“千名校長省外研修”實施計畫,重點培養中國小校長及校級幹部70名。創造有利條件,鼓勵校(園)長在實踐中大膽探索,創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形成教育特色和辦學風格,造就一批高水平的校長。

10、重點加強骨幹隊伍建設。從XX年起,依託20個市級“名師工作室”,積極推薦省市骨幹教師,培養區級骨幹教師。爭取到2024年使其數量占專任教師總數的20%。進一步完善骨幹教師隊伍的評選、管理和考核,充分發揮骨幹教師隊伍的示範和輻射作用。

11、努力創新培養模式。面向全區全體教師實施選單式培訓,依據教育教學需求以及教師個人發展需要,提供培訓內容,列出培訓選單,制定培訓計畫,增強學習實踐環節,經培訓主體與培訓對象雙向選擇,由教師自選課程,以教師“培訓券”的方式,依託相關高校和優質培訓機構按需培養,為教師全面發展提供學習的“超市”,提高教師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