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工實習報告

2、第二周:

這一周我是在資源班實習的,資源班有兩名老師,即時明老師和苗老師。班裡有七名學員,他們都是八至十二歲的特殊孩子,本周是我第一次接觸他們,所以這周的主要任務是協助老師的日常教學,此外我要用一周的時間來觀察他們的行為習慣,了解他們的生活習性,同時向老師學習一些處理這些孩子不良行為的方法。

在資源班我們平時八點上班,中午十一點半吃飯,下午兩點半起床,六點半下班。在日常的教學中孩子們的課本都是根據他們自身的情況專門設計的,每個孩子的課本都是不同的。例如他們有一門課是“我的家庭及成長史”,書中有孩子自己各個年齡段的照片,還有他們家人的照片。再練習夾夾子的課堂上,老師會根據孩子不同的情況分發不同的夾子,讓他們夾不同的東西,以此來鍛鍊他們的手部肌肉以及手的協調能力;還有玩小球的課程,及所有成員圍成一圈,所有學員圍成一圈,將紙球在桌子上推來推去,此課程是鍛鍊孩子手的抓握能力;還有一個挺有意思的課程是撕紙片,老師給孩子拿一些報紙和硬一點的紙讓孩子們去隨意的撕,這是屬於精細動作,是鍛鍊孩子手的協調能力和加強手部肌肉力量,此外,這節課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就是通過撕紙遊戲為孩子們提供一種發泄情緒的方式,通過我的觀察發現這些孩子特別喜歡上這節課,喜歡撕紙。鍛鍊手的協調能力的課程還有穿紐扣。

在資源班,每個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照片,裡面有他們自己的相片,也有他們家人的。上課時,老師會讓他們從這些照片中找出自己的,找出自己的爸爸、媽媽,並叫他們說出他們的名字。很多孩子沒有自我認知能力,他們並不認識照片中的自己,課程中還穿插著教他們口語發音。

在這為期一周的實習中,我對這些孩子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與他們建立了很好的關係,能夠理解他們的一些非言語信息。

此外我對資源班的課程設定及其目的有了一定的了解,作為特殊孩子的老師,他們平常的言行大部分都具有一定的治療性和目的性。其中老師們經常用的一個指令就是要求孩子在固定的時間內完成一件事,這是一個經常使用的方法。如果孩子老是拖著不喝水,而在他又有能力能夠把水喝完的情況下,老師就可以命令他在五個數內把水喝完,並開始數數,如果孩子再規定的時間內不能把水喝完就不能吃點心,若是完成任務了就可以給與一定的獎賞,這就是指令。時老師強調說,這個指令的發出一定要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要確保孩子確實有能力完成這項任務,如果你已經輸到第四個數他還沒有完成任務,你可以適當的拖延一下時間,多數幾個四或是增加數字之間的間隔。若孩子沒有完成任務,則先前規定的懲罰措施一定要執行,相反,要是孩子真的完成任務了,你也一定要履行自己的諾言。這個指令要長時間的訓練才能形成習慣,形成習慣後,一聽到指令後就會意識到要去完成任務。

3、第三周

因為本周三是六一兒童節,所以我本周的任務是協助老師排練節目,我們班的孩子都是特殊孩子,藥性其他班級那樣去排練節目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因此我們班決定排練一個簡單的“粘巴巴”,是由老師、家長、孩子一起來做的。此外,上場時我們班是騎滑板車上去的,我們班的孩子大部分都不會起滑板車,這兩天我們就一直在院子裡練習。我們不要求孩子們騎得有多好、速度有多快,只要他們每個人都努力去做了,即使是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這段路也是很棒的,我們注重過程,只要他們努力了,只要前進一小步就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