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工實習報告

在我為期一個月的實習中,本來是要給自己制定一個實習計畫,但由於種種原因,未能制定實習計畫,給自己留下了一些遺憾。實習中我主要是協助老師的正常教學和觀摩學習,有很大的被動性,自己能夠主動去做的比較少。不過這次實習讓我認識到制定一份完整具體的實習計畫的重要性。由於實習計畫的存在,我們才能根據計畫的步驟一步一步由淺入深的實施自己的工作,並在工作結束後對自己的實習進行評估和總結。

5、對志願者活動的反思。

在我的實習過程中,幼稚園來過兩批志願者,一批時鄭州某一專科學校兒童康復專業的大一學生,他們來著呆了有兩個小時,主要是教孩子們畫畫,一個人負責一至兩個孩子;另一批是來自社會上的志願者團隊,他們來主要是到各個班級給孩子們發一點糖,跟孩子玩一會兒。我不能否定他們服務的意義,可是我不得不懷疑他們的服務到底是滿足了誰的需要?是孩子的還是他們自己的?這些志願者只是偶爾來一次,每次只是呆一會兒並且每次來時並不只為某一特定的孩子提供服務,對這些孩子一點都不了解,又如何去開展服務?如何來滿足孩子們的需求?如果不能滿足孩子們的需求他們的服務又有什麼意義?特別是對那個社團來說,他們給我最大個感覺就是亂,他們來了之後好幾個人將孩子團團圍住,就像鬨動物一樣去跟孩子玩。有些孩子看到這么多的哥哥姐姐來並且給他們帶糖吃會很高興,有些孩子則會討厭這種嘈雜的場景。

這兩次志願者隊伍的到來引發了我對“志願服務”這個概念的深刻反思,當然我承認大學三年里我做過很多所謂的志願服務活動,但我還是不得不反思這些所謂的志願服務活動到底是在為誰服務?到底是誰幫誰?是志願者幫助弱勢群體減輕了困境還是那些弱勢群體幫助志願者實現了人生價值?

在大學校園裡,這些志願團體更是常見,當然也有很多是很有價值的。我們感覺那些志願者很偉大,願意拿出寶貴的時間來去幫助別人是很令人敬佩的,當我們自己去做志願者時感覺自己很高尚,可是我們不妨反思一下,那些弱勢群體再我們的幫助下到底有多大的改變?他們真能從中受益嗎?我們所提供的服務是他們所需要的嗎?這一連串的問題一直困擾著我,當然我不能否認絕大多數的志願者還是很有愛心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很多人之所以願意去做志願者是想藉此豐富自己的生活,讓自己單調乏味的生活多些意義,多些存在的價值,讓我們感覺自己的生活很精彩,這種想法也沒有錯,關鍵是我們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要選擇正確的方式。也就是說,在我們決定去幫助別人時,要明確我們可以給服務對象帶去什麼,他們需要我們做什麼,我們的服務能否滿足他們的需要。

我們不得不承認,志願服務成了現代人證明和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種手段,成了空虛乏味者消遣的一種方式,我感覺很悲哀,為曾經的自己悲哀,也為那些所謂的“志願者”悲哀。

當然我承認我上面的那些評論有些悲觀,有些以偏蓋全,有很多志願服務還是很有成效的,他們長期的堅持堅持做志願服務活動,與那些弱勢群體結對幫扶,建立了親密、友好的聯繫,我們相信他們的服務是有效的,是能滿足服務對象需要的,是能讓他們真正受益的,因為他們的服務是長期、穩定的,他們了解服務對象需要什麼,知道該如何去幫助服務對象,並且通過志願服務他們能夠讓服務對象獲得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