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社工實習報告

此外我利用午休時間閱讀了他們的評估系統,這套評估系統是他們從台灣引進的,他們用isp評估系統對每個孩子進行評估,通過評估來確定孩子在那一領域哪一方面比較弱勢,之後根據評估結果制定一套個別化服務計畫,即個案。這裡面包含:服務需求評估摘要表、短期目標記錄評量表、個別化拂去計畫、長期/短期目標與評量記錄表、生活品質評估表。其中生活品質評估包含九大領域:將抗生活、居家生活、社區生活、休閒生活、工作生活、情感社交生活、公民生活、學習生活、物質生活,每個領域都很詳細。除了學員的個別化服務計畫,班級還有一個整體的長期/短期服務目標。這次實習讓我對特殊領域內個案的開展程式有了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也讓我明白了一個服務計畫的制定一定要經過嚴格科學的服務需求評估後才能提供滿足服務對象需求的服務,才能讓服務對象有質的改變。而反思一下我以前的實習或所設計的活動都是根據自己想像中服務對象的需要來制定計畫,導致的結果是再付出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和精力後,卻仍不能真正滿足服務對象的需要。

4、第四周

這是我實習的最後一周,周一是端午節我們放假了,我周五就要坐火車返回學校了,因為買的是站票,所以周四就沒去上班了,我一方面時覺得周四去幼稚園上班周五坐火車會累,另一方面是因為我想周四去中心那邊看一下馬燦的個案。就這樣我這周周二、周三在幼稚園,周四、周五在中心上班了。

周二時,幼稚園來了一批志願者,據說他們是鄭州某一專科學校的學生,他們來了很多人,被分配到幼稚園的各個班級。我們班也來了好幾個志願者,他們這次來主要是教孩子們畫畫,一個志願者負責一至兩個孩子。我負責協助這些志願者,因為他們對這些孩子的習性不了解,怕出現什麼意外,特別時有個別孩子有抓人、掐人、咬人的行為。

下午我們上的課時穿紐扣,以此來鍛鍊他們手指。

周三上午我們帶孩子到學校附近的小區玩,時老師告訴我說,帶孩子們來小區一方面是為了讓他們學會利用小區內的資源,讓他們知道出了家庭和學校之外還有很多資源可以供他們利用;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增加這些特殊孩子與外界接觸的機會,鍛鍊他們的社交能力。

周四是我在中心協助老師輔導這些大學員的日常教學。

周五到中心上班時,我驚訝的發現資源班的老師帶孩子來中心這邊了,我真的很高興,沒想到在我離開之際還可以看到我呆過的所有成員,和他們一起度過我實習的最後一天,聽老師資源班每個月來一次中心這邊。他們所有的學員都在音樂調理室,我發現這些大學員和國小員的融合是一件非常有意思而且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平常時,在我們這些老師面前,這些大學員的表現就是一個孩子,他們實施需要老師的呵護和照顧,他們是一個永遠長不大的孩子。而國小員的到來讓他們產生了成人感和責任感,在國小員的面前他們的表現是一個十足的成年人。它們摁下喔我們知道他們一樣去指導、批評國小員,像成人一樣抱著國小員,去哄他們,帶他們去洗手、去上廁所。資源班的孩子總會把音樂調理室弄得亂七八糟的,那些體育器材滿地都是,而這些中心的大學員們雖然有點煩了但還是總能夠去收拾整理。我感覺他們的融合真的很有意義,他們的融合一方面可以給大學員提供一些主動成長的機會,讓他們知道自己已經是成年人了,不再是小孩子,他們需要去承擔責任;另一方面,這種融合也減輕了老師們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