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指導

標本採集的要求:

1.標本應是新鮮的而不是風化的。

2.化石標本力求是完整的。

3.礦石標本要求能反映礦石的特徵。

標本採集後要立即編號並用油漆或其它代用品寫在標本的邊角上,使不致被磨掉。同時在剖面圖或平面圖上用相應的符號標出標本採集位置和編號,並在標本登記簿上登記。填寫標籤並包裝。

化石標本特別要用棉花仔細包裝,避免破損。

三、實測剖面的野外工作

實測剖面是野外地質工作必須掌握的內容。通過實測剖面了解一地區出露之各地層及其厚度,以及各地層時代組成的構造關係。一般選擇在露頭良好,岩相與厚度變化小,而且在構造變動不太強烈地段上來進行。

(一)剖面線的布置原則

1.剖面線的方向和岩層的走向要互相垂直。

2.剖面線要取直,儘量不要拐彎,要通過地層較全,而且能反映一定的構造關係。但實際上野外剖面線往往不可能取直,可以作適當的平移,或與傾向稍有一些角度。

(二)進行實測剖面的組織與分工

1.進行實測剖面以五人一組為宜。

2.明確分工:兩人負責拉皮尺、打方位、量坡角,一人量產狀及達標本和找化石,一人記錄及作順手地形剖面,一人進行分層和描述岩性。

(三)進行實測剖面應準備的工具和物品

1.皮尺

2.記錄實測剖面之表格

3.地質羅盤儀

4.標本袋

5.其他:鉛筆、小刀、鐵錘、放大鏡等。

(四)實測剖面具體作法和注意事項

1.在選定剖面線後(通過踏勘後選定),確定好起始點(地形起伏變化處),由起點起編為0--1、1--2、2--3、......等點號,先量方位角、坡角(坡角要注意仰角還是俯角,仰角為正,俯角為負),記錄導線斜距——測繩終點所記米數。

2.找露頭和劃分岩層。

(1)分層---找界線、夾層、岩性不一致處,顏色深淺或顆粒粗細等。

29

(2)進行岩性描述。

(3)量產狀。

(4)打標本,找化石。

(5)記錄;

(6)作順手地形剖面。

3.在剖面線方向如無露頭出露,可沿剖面線兩側追索。

4.岩性變化不大,坡角一致,而皮尺又不夠長時,可以布置一些轉點而不作分層點。

(五)繪製地層剖面示意圖

地層剖面圖是表示地層在野外暴露的實際情況的概略性圖件。用於路線地質工作之中。它是在勾繪出地形輪廓的剖面上進一步反映出某一或某些地層的產狀、分層、岩性、化石產出部位、地層厚度以及接觸關係等地層的特徵。

地層剖面示意圖的地形剖面與地層分層的厚度是目估的而非實際測量,這是它與地層實測剖面的主要區別。

繪圖步驟是:

1.確定剖面方向,一般均要求與地層走向線垂直。

2.選定比例尺,使繪出的剖面圖不致過長或過短,同時又能滿足表示各分層的需要。如果實際剖面長,地層分層內容多而複雜時,剖面圖要長一些,相反則短一些。一般說,一張圖儘量控制在記錄薄的長度以內,對於繪圖和閱讀都是比較方便的。如果實際剖面長度是30米,其分層厚度是數米以上時,則可用1:200或1:300的比例尺作圖。

3.按選取的剖面方向和比例尺勾繪地形輪廊,地形的高低起伏要符合實際情況。

4.將地層及其分層的界線按該地層的真傾角數值用直線畫在地形剖面的相應點之下方,這時從圖上就可量出各地層及其分層的真厚度,注意檢查圖上反映出的厚度與目估的實際厚度是否一致,如不一致,須找出繪圖中的問題所在,加以修正。

5.用各種通用的花紋和代號表示各地層及分層的岩性、接觸關係和時代,並標記出化石產出部位、地層產狀。

6.標出圖名、圖例、比例尺、方向及剖面上地物的名稱

(六)繪製順手地質剖面圖

如果是橫穿構造線走向進行綜合地質觀察時,應繪製順手地質剖面圖,它表示橫過構造線方向上地質構造在地表以下的情況,這是一種綜合性的圖件,即要表示出地層,又要表示出構造,還要表示火成岩和其它地質現象以及地形起伏、地物名稱以及其它所需要表示的綜合性內容。路線

30

地質剖面圖是在野外觀察過程中繪成的,而不是在地質圖上切下來的。繪好路線地質剖面圖是地質工作者的一項重要基本功,必須掌握。

路線地質剖麵團中的地形起伏輪廓是目估的,但要基本上反映實際情況,各種地質體間的相對距離也是目測的,應基本正確,各地質體的產狀則是實測的,繪圖時應力求準確。

圖上內容應包括圖名、方向、比例尺(一般要求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一致)、地形的輪廓、地層的層序、位置、代號、產狀、岩體符號、岩體出露位置、岩性和代號、斷層位置、性質、產狀、地物名稱。

1.繪圖步驟:

(1)估計路線總長度,選擇作圖的比例尺,使剖面圖的長度儘量控制在記錄簿的長度以內,當然,如果路線長,地質內容複雜,剖面可以繪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