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指導

水文氣候 秦皇島市的氣候類型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受海洋影響較大,氣候比較溫和,春季少雨乾燥,夏季溫熱無酷暑,秋季涼爽多晴天,冬季漫長無嚴寒。轄區內地勢多變,但氣候影響不大。XX年,市區全年平均氣溫11.2℃,平均最高24.2℃,最低零下4.6℃,全年降雨量617.5毫米。

行政區劃 秦皇島市下轄海港、北戴河、山海關三個城市區和撫寧、昌黎、盧龍、青龍滿族自治縣四個縣、75個鄉鎮、17個街道辦事處、2282個村民委員會。

人口與民族 截止XX年底,全市總人口275.82萬人,比上年增加0.9%,其中非農業人口115.03萬人,農業人口16.79人。有漢、滿、回、朝鮮、蒙古、壯等40個民族,其中漢族占全市總人口的85%以上。少數民族人口主要集中在青龍滿族自治縣。撫寧縣西河南村是河北省唯一的朝鮮族聚居村。

5

自然資源全市轄區陸域界線長435.8公里,總面積7812.4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50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區91.88平方公里。截止XX年底,全市有耕地279萬畝,人均耕地1.02畝,有園地641.24平方公里,居民點及工礦用地542.51平方公里,交通用地126.85平方公里,水域443.52平方公里,有未利用土地XX.92平方公里。

秦皇島海區是海洋生物產卵場和生長區,海洋生物資源相對豐富,主要魚類有87種,以鯷魚、黃鯽為主,其它還有刺頭梅童魚、銀鯧、叫姑魚、青鱗魚等;元脊椎動物有中國對蝦、中國毛蝦、日本鱘、日本槍烏賊等15種;潮間帶生物共163種,具有經濟價值的貝類有文蛤、青蛤、大連灣牡蠣等7種。

秦皇島海區地處渤海西部,遼東灣兩翼。海岸線東起山海關金絲河口,西止昌黎縣灤河口,總長126.4公里。所轄海區15米等深線海域面積1000平方公里。全市現有捕撈作業漁場1萬平方公里,有適宜發展養殖的淺海80萬畝,灘涂2萬畝。

秦皇島地區的動物區系屬溫帶森林——草原農田動物群,是遷徙動物途經地與停留地,尤其是候鳥遷徙的必經地,動物資源比較豐富,共有陸棲脊椎動物4綱29目85科417種,其中候鳥有369種,被譽為世界“四大觀鳥基地”之一。列入國家一類保護的鳥類有白鸛、白鶴、金雕、丹頂鶴等7種,國家二類保護鳥類54種,省級保護鳥類28種;其它省級保護動物6種。

秦皇島市山區屬燕山山脈東段,山區植被完好,有廣闊林區。主要樹種有油松、華北落葉松、側柏、櫟樹、山楊等20餘種。林業用地435951公頃,有林地面積267664公頃,森林覆蓋率34.45%,在全省列第二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在有林地構成中,經濟林111626公頃,用材林23972公頃,防護林125811公頃,特用林6255公頃。現有國營林場6個(海濱、渤海、團林、都山、老嶺、山海關),總經營面積48.82萬畝,有林地面積20.54萬畝。全市果樹種植面積達105萬畝,其中,XX年發展優新果樹面積 66.7萬畝。昌黎、撫寧、青龍三縣被國家林業局確定為全國經濟林建設先進縣;昌黎、青龍兩縣及山海關區還被國家林業局分別授予“中國葡萄之鄉”、“中國蘋果之鄉”和“中國大櫻桃之鄉”的稱號。

秦皇島市境內礦產資源較為豐富,種類較為齊全。目前,已發現各類礦產56種,已開發利用的26種,已探明儲量的22種。優勢礦種有金、鐵、水泥灰岩及非金屬建材,其中鐵礦規模較大,儲量達27515萬噸,水泥灰岩儲量達7.5億噸,玻璃用白雲岩1.5億噸,青龍滿族自治縣為中國“萬兩黃金”縣之一。

秦皇島市境內水系比較豐富。境內河流分屬灤河與冀東沿海河流兩大水系。其中流域面積大於5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條,大於100平方

6

公里的較大河流有23條,大於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54條。灤河最大,境內流域面積達3774平方公里。

全市地下水資源總量7.49億立方米,全市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16.46億立方米。多年來,秦皇島市大力加強水利設施建設,截止XX年底,全市興修各類水庫282座,總庫容量4.63億立方米。

分區特點 海港區是秦皇島市的中心區,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毗歷史名城山海關,西連避暑勝地北戴河,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區。全區總面積20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3萬畝,農民人均耕地0.92畝。總人口52.36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2.81‰。全區為剝蝕平原和堆積平原,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是低緩的剝蝕丘陵,起伏不平;中部是剝蝕平原和堆積平原,地勢平坦;南部濱海地區是瀉湖平原,地勢低平,局部沼澤化,常年積水。流經本區和源於本區的河流有大湯河、小湯河、新開河、排洪河、大馬坊河、護城河、沙河,均屬沿海小型水系,具有北方山溪性河流特點。境內屬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年平均氣溫10.7℃左右,無霜期約195天,年平均降水量641毫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