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實習指導

2.岩層的重複或缺失,加厚或變薄走向斷層或縱斷層(無論是正斷層或逆斷層)必然會產生岩層重複或缺失的現象,岩層重複或缺失決定於斷層性質、斷層產狀和被切斷岩層的產狀三者之間的關係,如表所列。

三、雞冠山地台

(一)教學目的

1.觀察雞冠山地台的構造特徵及地貌特徵;

2.掌握雞冠山地台的追索方法和了解地重不同部位所出現的構造現象;

20

3.做雞冠山地台地貌素描圖。

(二)教學安排與教學內容

從下平山向西,到大平台山腳下,是一條南北走向的陡坎。在陡坡與緩坡交界處,可觀察到元古界青山口群與龍山組石英砂岩與前震旦紀混合花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然後,沿路線向西,依順序測定龍山組石英砂岩的產狀,並且要記錄其產狀要素。

登上平台後,指導學員向南西方向遙望,可觀察到雞冠山地台的全貌。大平台以e雞冠山南東方向,兩側地形突然增高,而兩者之間為一低矮的平台。這個平台向南西交向變窄,向北東方向敞開,成為簸賓形狀,在地貌上表現出為一個地笙地形;在教師帶領下,做一幅地貌素描圖。

雞冠山地台遠景素描圈

此後,沿路線向西觀察,需注意測量地層產狀。再西為一條南北向正斷層;在斷層附近,龍山組石英砂岩中發現一系列南北方向分布的石英脈,寬者20-30cm窄者幾厘米,斷斷續續成群分布,由系列張節理所形成。

沿南北向斷層,向南追索,可觀察到斷層面產狀,上盤近斷層處有一個擠壓緊密的小揉皺。

沿路線出溝,渡湯河觀察到龍山組石英砂岩與混合花崗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觸關係。龍山組石英砂岩、紫紅色頁岩夾粉砂岩組成兩個正旋迴層,測其產狀,再東又見前震旦紀混合花崗岩與龍山組呈斷層接觸, 測其斷層面產狀。上盤為龍山組石英砂岩,下盤為混合花崗岩,為一正斷層。

所以,雞冠山地台由兩條正斷層組成,一條為南北走向,另一條為北東走向,發育在一個近南北向延伸的平緩背斜頂部。

21

第三節地貌實習路線

一、上莊坨一沙鍋店岩溶及第四紀堆積物路線

(一)路線

從上莊坨到沙鍋店村東,沿村東小路到東山坡。

(二)教學目的

1.認識岩溶地貌(石芽、溶溝和落水洞),並解釋它們的形成發展過程;

2.確定上莊坨、沙鍋店的地貌位置;注意大石河支、主流匯合地帶的階地特徵;

3.學習羅盤的使用。

(三)教字安排與教學內容

在路線上注意觀察和確定上莊坨、沙鍋店的地貌位置以及大石河與其支流交匯地帶的地貌特徵。

在沙鍋店村東小路旁,觀察與描述路旁鬆散堆積物的空間分布位置、岩礦成分和岩相特徵。

在沙鍋店東山坡,觀察與描述石芽、溶溝和落水洞的分布和形態特徵,解釋它們的形成發展過程。同時要注意觀察溶溝中堆積物特徵,在該觀察點以西還能觀察到一條北西方向延伸的脈岩所形成的岩脈丘陵。

熟練掌握用羅盤測量岩層的產狀,運用後方交會法進行定位。

二、北刁部落至潘桃峪

(一)路線

從北刁部落向南西方向到南刁部落、鴨水河、去潘桃峪、東宮。

(二)教學目的

1.觀察與描述大石河不同河谷段的地貌和堆積物特徵;認識先成河的特點;

2.觀察與描述夷平面、斷層構造地貌;

3.觀察與認識滑坡地貌、洪流地形及洪積物。

(三)教學安排與教學內容

在北刁部落,可觀察與描述大石河河床、心灘、牛扼湖、河漫灘及階地等河谷地形特徵,並且注意與上莊挖一帶大石河河谷地形對比。進一步描述牛扼湖沖積物的特點。

在南刁部落和鴨水河一帶觀察與描述斷層構造地貌,呈線狀排列的斷層三角面。要注意支、主流匯合一帶的地貌特徵。

觀察潘挑峪大石河河谷段的地貌特徵,並且與傍水崖和北刁部落河谷段的地貌特徵加以對比,找出它們的異同點;觀察大石河南岸山坡上的跌水陡坡。

在潘桃峪、喇嘛寺一帶,觀察與描述地滑(滑坡)地貌,識別滑坡要素,並解釋其形成過程。登潘挑峪村北169高地,遠跳南東方向,可觀察潘桃峪滑坡全貌。再向西眺望可見有重疊的三級夷平面。

22

在東宮一帶觀察洪積扇和洪積物的特點,並解釋其形成過程;觀察與描述東宮村南的斷層崖,注意匯流點的地貌特徵。

23

第四節海岸地貌考察路線

渤海灣秦皇島海岸是由一部分凸向海洋、一部分凹向陸地構成的一種波狀彎曲岬灣式海岸、山海關老人頭、秦皇島東山碼頭和北戴河金山嘴分別位於海岬部位。在海岬地帶基岩裸露,水深坡陡,波能聚合,是海蝕作用盛行的地方。海水動力強烈掏蝕,撞擊著海岸的基岩,長久以來,在海岸帶形成各種海蝕地貌。秦皇島海岸帶的海蝕地貌有海蝕穴、海蝕凹槽、海蝕崖、海蝕台地等。

介於秦皇島海岬之間的海岸部分凹向陸地,是海灣部位。在海灣部位波能輻散,海蝕作用較弱,沉積作用盛行,形成各種堆積地形。秦皇島海積地貌有水下沙壩、沙堤、沙嘴、海積階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