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代表”論述是怎樣繼承和發展黨建理論的?

江澤民同志“三個代表”的論述,是總結我們黨近80年的歷史經驗得出的一個重要結論。這個新結論是與毛澤東、鄧小平關於黨的性質、宗旨和任務的論述一脈相承的,是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黨的建設理論的科學繼承和重大發展。 中國共產黨一貫重視黨的建設。從黨成立的那一天起,黨就致力於回答和解決好建設一個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長期過程中,我們黨堅持從實際出發,不斷總結經驗,形成和發展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的建設理論。民主革命時期,毛澤東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新民主主義論》、《為人民服務》、《論聯合政府》、《論人民民主專政》等著作中,對黨的性質、宗旨、任務等基本問題作出了科學闡述,提出:黨作為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必須領導人民通過武裝鬥爭,推翻束縛中國生產力發展的三座大山,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必須領導人民建立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必須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為中國人民謀福利益等等。這些重要的論述,是中國共產黨從長期的革命實踐中得出的科學結論。“三個代表”的思想同這些論述是一脈相承的。正是由於黨在實際發展中始終堅持了這“三個代表”的方向,我們黨才得以從20世紀20年代初的一個只有幾十個人的小黨不斷發展壯大,成為領導全體中國人民實現當家作主的世界上最大的執政黨。新中國成立後,如何經受住執政的考驗,是黨的建設的基本題。1956年,黨的八大根據已經發生了根本變化的社會條件,作出了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於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的正確判斷,同時,對黨的任務、性質和宗旨相應作出了準確的表述。在這前後,毛澤東相繼發表了《論十大關係》、《同音樂工作者的談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等著作,提出了“社會主義革命的目的是解放生產力”,“今後黨的主要任務是搞經濟建設”;要大力發展社會主義文化事業,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兼收並蓄、推陳出新”和“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要努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等重要觀點。從黨的建設的角度看,最根本的,實際上還是“三個代表”的問題。50年代中前期,我們黨之所以能夠領導革命和建設取得舉世矚目的偉大成績,就在於我們在實踐中堅持做到了“三個代表”。50年代後期起,我們黨的指導思想開始發生偏差,最終導致錯誤地發動延續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渙散了黨心,歸根到底,就在於不同程度地違背了“三個代表”。 鄧小平關於黨的建設的論述,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核心,同樣也還是堅持“三個代表”的問題。面對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歷史條件,鄧小平反覆強調要聚精會神地抓黨的建設,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理論觀點和指導方針。他指出,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經濟建設要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黨要始終扭住經濟建設這箇中心;要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大力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培養“四有”新人,要在黨內造成尊重知識、尊重人才的政治空氣;要時刻關注廣大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人民贊成不贊成、人民高興不高興、人民答應不答應”作為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等等。鄧小平的這些重要論述,為我們黨能夠在領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複雜過程中始終堅持“三個代表”提供了正確的指導思想,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經驗。 9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和國際形勢都發生了廣泛而深刻的變化,給黨執政和領導各項事業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黨領導和治理國家的難度比以前增大了。把一個什麼樣的黨帶入21世紀,怎樣領導人民在激烈的競爭和挑戰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是黨的建設的基本問題。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以江澤民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不斷吸取新鮮經驗,提出了許多重要的新的思想觀點,制定了一系列相互銜接的重大舉措,創造性地繼承和發展了毛澤東、鄧小平關於黨的建設的理論。黨的十四屆四中全會提出了跨世紀的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總目標、總要求。十五大制定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綱領。江澤民同志提出要認真研究和解決好現階段黨的建設的兩大歷史性課題:不斷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增強拒腐防變能力和抵禦風險的能力。要求全黨緊密結合國內外形勢的變化,緊密結合我國生產力的最新發展和經濟體制的深刻變革的實際,緊密結合人民民眾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的新的發展要求,緊密結合我們黨員幹部隊伍發生的重大變化來深入思考黨的建設問題,探索出新形勢下加強黨的建設的新形式、新途徑、新辦法,確保我們黨能夠經受住各種風險,始終走在時代前列,充分體現共產黨人的先進性和時代精神。可以說,“三個代表”的論述,就是為順應黨的建設這種新形勢、新特點和新要求所產生的一個最新的理論成果,是對我們黨近80年基本經驗和毛澤東、鄧小平黨建理論的科學總結與提煉。 “三個代表”論述對毛澤東、鄧小平黨建理論的新發展,新就新在它是對黨的性質、宗旨和歷史任務的一種新概括。誠然,“三個代表”的要求,就其中每一個具體內容而言,都是我們黨長期以來一貫倡導和堅持的。毛澤東和鄧小平都分別對每一個代表作過具體的精闢論述。現在,江澤民同志根據時代發展的新要求、新特徵,創造性地將“三個代表”科學、有機地綜合在一起,形成了一個內涵豐富、深刻的新概念,並將之確定為我們黨的立黨之本,這就構成了黨的理論建設的一個新成果。這就好比1979年鄧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項基本原則”一樣。四項基本原則,就其中每一項具體的原則來說,都是我們黨一貫堅持的。但是,鄧小平根據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條件,將它綜合在一起,構成一個新概念,並確定為我們的立國之本,這就是一個新的理論成果。所以,一個立黨之本,一個立國之本。有了這兩個根本,無論在21世紀的征途上會遇到什麼樣的風險,我們的黨和國家都能夠站穩腳跟,都能夠立於不敗之地。這是“三個代表”理論意義的根本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