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改工作反思

4.堅持專業引領,實施三年培訓生

專業引領是有效推進課改發展的重要途徑。一線教師新課程的專業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係到新課改的成敗優劣。因此,課改三年,專家講座,名師引領,我們始終堅持不懈。其中,主要分為兩類:

(1)省內外的專家級講座。如歷史課標組組長趙配建;聘請重慶市教科所所長,周邊學校資深教師就歷史學科的課程觀、教材觀、新史學觀、評價觀,以及教材的知識概念重點、難點等若干問題進行講解剖析,較好地彌補了中學教師知識老化、理論功底較弱的問題。他們不吝指教,如醍醐灌頂,令人豁然開朗,受到廣大教師熱烈歡迎,也保障了我市歷史課改的順利進行。

(2)本市的一批教授級高級教師、特級教師、市級學科帶頭人,名師引領。如鄧繼東、龐友海、張勝奎、鄧思渠等老師,他們就“問題情境”設計,如何操作三維目標,如何實現知識遷移,如何解決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問題,如何解決學生思維訓練與技能訓練的關係等進行講解。由於他們身臨一線,並率先垂範,故講座令人耳目一新。

由於課改培訓,教師在課改中得到了各種鍛鍊機會,也獲得了更多的教學觀摩、參觀考察、課程開發和交流分享的機會,豐富了自身的專業體驗,提升了自身綜合素質,特別是一批青年教師和新課改同步成長,而且進步很快。

二、改革課堂教學,提升課改的實施力

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都是圍繞課堂來實現的。課堂是課改的前沿陣地,也是三年歷史課改重點、難點所在。因此,我們緊緊圍繞課堂教學,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教師:“三大力”、“三切實”

1.大力發揚教學的“三用”精神,切實做到轉變角色

在新課程的理念下,教師的地位和角色發生了很大變化,要求教師從單純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合作者、參與者和指導者。教師在課堂上要根據實際情況,引導學生質疑,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努力使教學過程變成學生不斷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索過程,變成教師指導學生蒐集和利用學習資源的過程,變成教師針對學生學習,選擇不同學習方式的過程,倡導教師教學中,要真正“用力、用腦、用愛”去組織教學。

2.大力堅持教學的“三性”原則,切實做到務實求真

教學原則的“三性”是指目標性、針對性、實效性。

“目標性”教學,是要求教師每節課必須組織學生學習並解讀本課課標,江蘇省教學要求;並要求師生明白本課要達成的具體目標。

“針對性”,是指為達成目標,教師以人教版為主,有效整合人民版等相關知識。做到“三不講”:學生能自己掌握的知識不講;學生根本無法接受的知識不講;與“目標達成”無意義的話不講。

“有效性”,是指改變學生學習過程,切實做到先學後教,不學不教,先練後講,不做不講,注意及時訓練。切實圍繞“務實求真”下功夫。

3.大力實施教學的“三新”要求,切實做到教學的靈活多樣

針對新理念、新課標、新教材的特點,我們在教學中大力實施“三新”要求,即新課件、新材料、新方法。教學手段和方法,如多媒體課件、實物投影、影像資料、實物模型、學生展示等,要切實做到“三化”,即靈活化、多樣化、有效化。杜絕教師上課“五個一”形象,即僅用一張嘴,一本教材,一支粉筆,一本教參,一本老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