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課改工作反思

(二)學生:解決四大問題

1.學習的態度,即動力與責任心問題;

2.學習的過程,即先學、先練與教師教學和諧統一的問題;

3.學習的模式,即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問題;

4.學習的效率,即知識遷移與知識套用的問題。

三、變革教研方式,提升課改的保障力

教研工作是引導教師成長不可或缺的工作,也是課改的基本保證,教研工作的成敗直接關係到課改效果的優劣。因此,我們始終牢牢把握教研的質量,並力求變革教研的方式,以期達到預定效果。

(一)形式上

1.將集中研訓與常規教研相結合

常規教研,始終堅持“務實求真,質量第一”的原則。在每個單周四上午,歷史學科必定組織全市高中兩至三個年級的教研活動。在確保教研質量的前提下,厲行考勤制度,除請假批准以外,實行“一個不能少”原則,否則予以事後查詢,上網通報。

2.將大市教研與區、縣教研相結合

積極推行分層、分片、分區、分縣的教研活動。大力支持區縣教研員在每個雙周舉行不同層次的教研活動,發現優秀教師或好課,鼓勵在全市展示。鼓勵邊遠地區優秀教師借班上課,“送教進城”;也組織市區名特優教師“送教下鄉”,相互學習,相互促進。

3.將學校備課組、教研組的教研與校本培訓相結合

通過對學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的培訓,先進教研組的評選,優秀教研組長的示範引領,加強各學校的校本教研。鼓勵教師編寫校本教材,大課堂教本等。

4.將教師教學實踐與專業成長相結合

鼓勵教師在實踐中不斷加強理論學習,注意總結經驗,善於寫論文、立課題。

(二)內容上

1.加強各種課型的探究

(1)以新授課、常態課為特徵的結構與模式研究

日常的新授課是教師最基本、最重要的,也是最易“疲倦”、老套的課。通常,一個教師“磨上”一兩節好課並不難,難在每天的教學中是否有新意、有創意,是否有超越自己的意識和勇氣。我們大力鼓勵教師創新,鼓勵教師用心用腦去上課,而不是僅僅用身體去上課。要求教師每課有亮點,課課有進步。

(2)以公開課、示範課、研究課等為特徵的典型示範

市教研室精心組織、精心設計的每兩周一次的全市性觀摩課,已深入人心,反響也較大,已成為我市歷史教師教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個舞台上,培養和造就了一大批優秀教師。他們在代表南京市參加省級和全國性賽課活動中,要么第一名,要么一等獎。

(3)以複習課、試卷講評課、二輪通史專題複習課等為特徵的結構與模式研究

根據教學的不同階段,組織各種類型的課型進行示範,提供各種課型模式給予參考,這是我們教研活動的一個宗旨。如高三年級總複習的模式已不能採取過去那種“一輪通史,二輪專題,三輪熱點、重點,四輪查漏補缺”模式,而是經過反覆研究,實行“一輪單元專題,二輪通史專題,三輪強化訓練專題,四輪熱點專題複習”的模式。尤其是二輪通史專題複習,我們進行較多典型示範,補上學生通史知識欠缺的問題,收到很好的效果。

2.加強教學課件、案例的交流與研究

分區縣,分層成立若干研究小組,組織收集編寫教學課件,通過典型的課例,解決教學過程中的一些具體問題。如課程和教材的整合問題,教材與學生學習實際有效結合的問題,課堂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結合、有效達成的規律、途徑問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