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骨幹教師培養對象培訓總結

三、五種課堂,成長路上硬翅膀

常言道“醫生的功夫在臨床,教師的功夫在課堂。”這句樸實的話語闡釋了教師在職研修的基本規律,那就是“定位在課堂,研修在課堂,成長在課堂”。我們的學員非一般教師,處於“經驗型”向“專家型”跨躍的臨界點。所以在整個骨幹教師培訓中,我們始終秉承“聚焦課堂、追求卓越”的理念,把目光放在學員的課堂上,“導師示範課——小組合作課——基地匯報課—考察交流課—成果開放課”,學員在五種課堂中歷練、成長。

1.導師示範課

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來磨礪,最終也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得以檢驗。集中培訓階段,市縣級骨幹教師朱明靜、吳世偉、謝鳳毅、江斌、王海波、周俐、唐輝、舒偉、雷海鷹、姜小紅、李雲峰等老師分別為學員展示了精湛的教學技藝。目睹了骨幹教師的風采,聆聽了專家的精彩點評,準骨幹教師們無形中感受到了差距和不足,壓力自然而來,動力悄然而生。

2.小組合作課

為了讓每位參培教師分享各種學習資源,項目組在集中培訓期間採用導師與學員同課異構“雙情景”切換模式進行實踐訓練,小組成員共同圍繞抽籤確定的一個課題,先獨立鑽研,認真備課形成獨立的教學方案,後小組合作分享,深入研討,形成小組的教學方案,再以抽籤的形式確定各組在實踐基地學校上課人員,學員自始至終都是參與者,取得的各項成績屬於組內每位學員,在活動中建構知識,建構能力。學員們在平等中相互切磋、質疑、交流與合作;在信任中相互溝通、理解、啟迪與完善;在爭論中相互碰撞、交鋒、比較與鑑別,實現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智慧的大集合、大融合。在合作中學習,在學習中思考,在思考中進步,學員的研究學習,不再是單槍匹馬而是群策群力;不再是孤軍奮戰,而是齊心協力。

3.基地匯報課

“觀千劍而後識器,操千曲而後曉聲”。 骨幹教師培訓的最終目的是要在提高其專業水平的同時,增強其輻射力,帶動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提升。合作研修階段,我們開展了骨幹教師基地匯報課活動。將年級不同學科各異的4至5名學員組成小組深入37所國小,17所中學基地學校上培訓匯報課290節,給全縣幾千名教師一個同學科、跨學科學習的機會,實實在在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這次匯報課活動,給大家一個對外開放的講壇。很多課集美感、動感和語感於一體,有著很高的觀摩學習和參考價值,我們欣喜地看到,學員們總能營造出一種良好的教學氛圍,舒展自如地駕馭課堂;總能從容面對課堂預設和生成的問題,渾然天成地加以處理。師生激情共鳴點此起彼伏隨處可見;富有啟發性和感染力的語言信手拈來生動活潑。學員們對多媒體等教學輔助手段的運用趨於成熟化、理性化,已從最初的追求形式上的美觀多樣,轉向教學實實在在的需要。學員們精心打造的課堂是教師的“精神盛宴”,它讓教師的精神與心靈在“陽光的課堂”相遇、相通,相知,實現教學經驗與智慧的共享。基地匯報課堂,既是學員激情飛揚的舞台,也是缺陷曝光的舞台。我們收集了一些典型案例,讓導師會診,開出藥方,希望為大家儘快治病療傷。雖然我們有很多課值得推敲,並不成熟,但我們相信,我們正在走向成熟;雖然我們很多課遺憾不少,談不上完美,但我們相信,我們正在追求完美。此活動的開展讓教師們達成了共識:知識是有限的,成長的空間是無限的。本此活動得到基地學校領導、老師的大力支持,各承擔學校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真正實現了培訓機構與基地學校的協同互動。

4.考察交流課

考察交流是學員開闊視野的重要途徑。在向兄弟區縣虛心學習教育理念,觀摩課堂教學的同時,我們也注意拓寬交流的舞台,讓我們的學員在陌生的教育環境中得到鍛鍊,兼收並蓄,尋找教育思想的融合點。劉顯艷、文貴明、劉子云、石慶敏、吳華軍、唐彤、譚仕華、羅成芳、唐琳、仇朝蓉、甘立瓊、劉均、趙秀麗、劉東明等14名學員分別與12個考察區縣學校的19位教師同課異構,進行深入的交流研討。學員從不同的視角在他們風格各異的課中尋找同中之異,異中之同。交流課可謂堂堂精彩,課後與兄弟學校老師思想碰撞、觀念交鋒,實實在在的議課、評課活動更精彩。評課交流沒有你吹我捧的形式主義,也沒有禮節性的高唱讚歌,有的是實實在在的質疑和建議,朋友般地指不足談改進,學員們良好的精神風貌得以全方位地展現,短暫的交流學習留下的是豐厚的收穫。國小語文骨幹班的全體學員有幸參加了重慶天台崗國小“幸福教育台階課堂”研討會。深圳蛇口育才四小孫茜、天台崗國小左榮、骨幹學員羅成芳三位教師同課異構《女媧補天》,課後大家議課、評課把活動推向高潮。特別是重慶市國小語文教研員張詠梅老師的精彩點評,給大家帶來很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