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教師報告心得體會範文

8月29日上午,我鎮全體教師在政府會議室聽取了6名縣優秀教師的事跡報告。他們感人生動的事跡深深的感動著我,也震撼著全場每一個教師的心靈,他們都是普普通通的教師,和我們一樣,奮鬥在教學第一線,卻在平凡的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貢獻,聽後,我自身覺得深受教育,受益匪淺。

1、師愛是師德的靈魂:這些優秀教師崇高的人生追求、高尚的師德情操、無私的奉獻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奮進。通過學習,我深刻體會到,以無限的真情去關愛,用愛去感化每一個學生的心靈。當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不厭其煩的耐心指導,當學生做錯了事的時候,指導分析讓學生知道做錯事的原因。用溫馨的語言教育學生,用母親般的愛感化學生,使學生感受到教師的愛猶如父母,甚至勝於父母。感受到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這是83歲高齡的全國優秀教師霍懋珍從教60年的深刻感悟,“師愛是師德的靈魂”,這是北京師範大學著名教授林崇德的深刻認識。

通過學習,對師德也有了更多的理解體會。教書不僅是一種謀生的手段,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生活態度。教書就成了一種立業的根基,精神的寄託。我個人覺得師德是一種職業道德,他是教師和一切教育工作者在從事教育活動中必須遵守的道德規範和行為準則,以及與之相適應的道德觀念、情操和品質。我們所認為的教師的道德素質並不是指規範,準則本身,而是教師把這些規範、準則逐步內化,成為教師從事教育事業的尊則。教師所從事的職業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道德素質比較是文化素質更為重要。而教師道德是教師的靈魂,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師魂”。師德是教師人格特徵的直接體現。在教育中,一切師德的要求都基於教師的人格,因為師德的魅力主要從人格特徵中顯示出來,歷代的教育家提出的“為人師表”“以身作則”“循循善誘”“誨人不倦”“躬行實踐”等,即是師德的規範,又是教師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徵的體現。在學生心目中,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們都把師德高尚的教師作為學習的榜樣,模仿其態度、情趣品行、乃至行為舉止、板書筆跡等。人的一生中能遇上一位好老師是莫大的幸福。

2、做學習型教師,促專業成長(1).做學生終身學習的榜樣不斷的學習是幾位教師的共同特徵。時代的發展使教師的學習刻不容緩,整個社會要建設成為學習型社會,而教師則不旁貸,一次教育終身享用的一勞永逸的教育觀已經與我們這個時代格格不入,學生的全面發展、教師的專業成長和教育事業的發展是緊密相聯,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教師不單單是人梯,是為學生成長服務的,教師自身同樣需要發展。教師不僅自己要接受終身發展的理念,還必須肩負起社會賦予教育的重任,在觀念更新,思想解放、職責履行上為整個社會做出榜樣。教師應該成為創建學習型社會、創新型社會的先鋒,成為終身學習的典範。2.教、學、研三位一體時代要求教師的職業活動領域拓展,教師的職業活動不僅是傳統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孔子語),而應擴充為“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研而不休”,即由過程的“教學相長”變成“教、學、研三位一體”。 “教”(誨人)是教師職業活動的主體,“學”是教好的前提和條件,此二者一直被認為是教師天經地義的職業要求。而“研”則被排除在外。幾位優秀教師取得的成績使我們發現,由於對教學研究的淡漠使我沒有大的進步,總以為研究室專家的事,把他高高掛起,總是事倍功半。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專業地位,必須成為研究者。只有這樣,教師才能有能力構建知識和改進教學實踐,才能從一個否認個人的尊嚴和迷信外部權威的教育制度中把自己解放出來,進而解放學生,從而也使自身獲得應有的尊嚴。蘇霍姆林斯曾說過:“如果你想讓教師的勞動能夠給教師帶來樂趣。使天天上課不至於變成一種單調乏味的義務,那你就應當引導每一位教師走上從事研究這條幸福的道路上來。葉瀾教授認為“只有用創造的態度去對待工作的人,才能在完整意義上懂得工作的意義和享受工作的歡樂”。因此,研究對教師而言,不僅是職業活動的一項重要內容,而且意味著職業品位的提升,意味著尊嚴、意義、幸福和快樂。意味著教師能對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進行持續的反思,意味著將研究作為匯總教育教學經驗、提升教育教學智慧的基本手段,意味著研究變成其基本的生活狀態或方式[4]。正如布肯漢姆(bukingham)所言:“教師研究不應該是專業人員專有的領域,它沒有不同於教育自身的界限。實際上,研究不是一個領域,而是一種態度。”[5]只有當教師把研究變成一種態度、一種職業生活方式,教、學、研才能真正融為一體;也只有這樣,教師才能不簡單重複別人的勞動,才能創造性地遊歷自己的專業世界,體驗專業生涯給自己帶來的幸福和快樂。 教師成為研究者,從事教育教學研究,從特徵上而言,它要求教師不僅要會教、會學,還必須會研究,成為研究性教師;從類型上而言,它要求當代教師必須由經驗型(知識型)、技術型向研究型轉化;而在教師的職業活動的行為上,則由過去的“教”與“學”拓展為“教、學、研”三位一體。因此,教師從事研究,不能簡單地認為是給教師增加了一個新的任務,而是教師特徵和類型的根本性的變化。教師的研究圍繞教學活動而展開,教師工作本身就是其研究的對象。教師這種以獨特的參與者的視角發現教育問題,敘述教育故事,交流教育體驗的研究是理論研究者難以企及的。教師與理論工作者的研究可以說是相互補充,相輔相成的。總之,此次學習對我觸動很大,很感謝縣教育局給我一次這么好的學習機會,讓我受益匪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