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論文心得體會(3篇)

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切實強化師德教育。教師的職業是神聖的,擔負著培養、教育下一代人的艱巨繁重的任務,教師用知識的力量去激勵學生求知的欲望,以嚴愛之心架起師生之間友誼的橋樑。xx同志在《關於教育問題的談話》中指出:老師作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不僅要教好書,還要育好人,各個方面都要為人師表。這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教師的基本要求。我國規範現時期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有以下幾方面:依法執教;愛崗敬業;熱愛學生;嚴謹治學;團結協作;廉潔從教;為人師表。

但倘若教師的人格品德、學識不高,缺乏從事教師職業所必備的遵循職業道德、行為規範的自覺性,試問:他將如何去履行他的天職,完成他的使命呢?這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說:“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其用處。”由此可見,師德是立教之本,正因為教師職業具有的特殊性和教師使命具有的特定性,所以時代與社會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水準高於其他行業。教師在學生心目中,是知識的化身,是智慧的源泉,是道德的典範,是人格的楷模,是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是莘莘學子人生可靠的引路人。因此,教師以德立教以身示教,與時代同步,鍛造不朽師魂!

教師的職業道德,應是集公民的思想、政治、法紀、道德等方面的優良素質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統一集中的具體表現。歸納起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點:

第一要熱愛教育事業

教師的道德是教師的靈魂,師德是教師職業理想的翅膀,教師的工作是神聖的,也是艱苦的,教書育人需要感情、時間、精力乃至全部心血的付出,這種付出是要以強烈的使命感為基礎的。“育苗有志閒逸少,潤物無聲辛勞多”。一個熱愛教育事業的人,是要甘於寂寞,甘於辛勞的。這是師德的首要條件。

第二要熱愛學生

教師必須關愛學生,尊重學生人格,促進他們在品德、智力、體質各方面都得到發展。朱小曼曾說:“離開感情層面,不能鑄造人的精神世界。”是教育,首先應該是溫暖的,是充滿情感和愛的事業,教師應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面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愛需要教師對學生傾注相當的熱情,對其各方面給予關注,愛將教學中存在的師生的“我”與“你”的關係,變成了“我們”的關係。愛使教師與學生相互依存中取得心靈達到溝通,共同分享成功的歡樂,分擔挫折的煩惱。和諧的師生關係,是促進學生學習的強勁動力。愛生是衡量一個教師師德水平的一把基本尺子。愛是一門藝術,能愛是一個層面,善愛則是另一個層面。作為教師,因此,教師要做到能愛、善愛。要愛學生成長過程中的每一微小“閃光點”,要愛他們具有極大的可塑性。要愛他們在教育過程中的主體能動性;要愛他們成長過程中孕育出來才一串串教育勞動成果。“愛”要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愛”要以理解、尊重、信任為基礎;“愛”要一視同仁,持之以恆;“愛”要面向全體學生。“金鳳凰”固然可愛,而“醜小鴨”更需要陽光,多給他們一份愛心,一聲讚美,一個微笑,少一些說教。要多和他們談心,幫助他們查找“後進”的原因,真正做到對症下藥,在學習上和生活細節上關心他們。在我教學低段的這幾年,經常會遇到他們急著上衛生間而沒帶面巾紙,或者是在冬天掛著鼻涕而不知道去擦,我總是遞上紙巾,急他們所急,天氣轉熱後,我包里總是放著一瓶清涼油,以方便學生被蚊子咬後及時擦上。這些雖然都是舉手之勞,但他們,特別是後進生,因此會對老師心有感激,做作業也不拖拖拉拉了。作為後進生,教師更有必要幫助他們走出自卑怯懦的困境,恢復他們的自信。

第三要學無止境

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自己就要一有桶水。學海無涯,處於“知識爆炸”時代的學生們,無論在知識的來源渠道,知識的種類範圍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方面,都非同尋常。這就要求教師在不斷端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觀念的前提下,不斷學習,使自己具有“一桶”源源不斷的“活水”。明代思想家黃宗羲曾說:“道之未聞,業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則非師之過矣。”教書育人是一項重大的嚴肅的工作,來不得半點虛假,敷衍馬虎,因此,教師應當勤奮學習,走在時代和學生髮展的前頭。教師擔負著教書育人的重任,是從事精神產品生產的勞動者,必須有真才實學。面對當今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科技的飛躍,以及學生成長對“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的挑戰,教師如果不強化“自育”意識,力學苦練,做到“聞道在先”“術業有專攻,”恐非易事。因此,教師要勇於和勤於不斷提高自己各方面素質,要以科學的施教知識,深入學習教育學、心理學、教育方法等方面的知識,把教育理論最新研究成果,引入教學過程,使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藝術性高度完整地統一起來。能夠利用現代教育技術,恰當有效地選擇教學方法和方式,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內容,使教學知識傳授與創新思想結合起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創新能力。要有創新精神,積極開展教育和科學研究。探索新的科學教育模式,在耕耘中拓展視野,在執教教學中提鍊師藝、升華師技。

第四要為人師表

孔子書過:“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重要視孩子的行為習慣,教授做人的道理,“要立業,先樹人。”學生時代是世界觀、品質、性格形成階段,在他們的心目中,教師是智慧的代表,是高尚人格的化身。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對他們的精神世界起著無聲無息的作用,就好比一絲春雨“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因此,教師一定要用自己的模範作用,為學生樹起前進的旗幟,指明前進的方向,點燃他們心中的火種。教師不僅要有做人的威望,人格的力量,令學生所敬佩,還要以最佳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況和行為表現,積極地影響教育學生,使他們健康成長。

現在有些學生由於家庭的寵愛,從小養成了事事占先,以自己為中心的壞習慣。因此,我們教師不僅要言傳,更要身教。我們教師在熱愛學生的同時,還要注意,讓每個孩子去愛他人,尊重他人,寬容他人。比如:有時學生犯了錯誤,家長來說情,學校的紀律是嚴肅的,學生是平等的,可面對家長,我們得尊重,得給面子,我們需要他們支持,我們的目的是教育好學生。因此,在不影響原則的前提下,為了工作,我們教師可以退一退,讓家長釋懷,有面子,同時,也讓學生看到老師胸懷寬廣的一面,贏得家長的尊重和學生的尊敬。家長是學生家庭的中心,尊重家長,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配合,對我們的教育和學生的成長都是非常有利的。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進一步走投無路。因此,教師處處都要為人師表,這是師德的重要表現形式。

第五要樂於合作,善於合作

現代教育是一種集體協調性很強的職業勞動,教師的工作需要競爭,更需要合作。競爭促進了教育發展的繁榮,為教育增添了活力。但教師又要樂於合作,善於合作。學生的成長和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決不是一個教師的勞動成果。教師只有善於處理好教師於教師之間,教師與家長及社會積極力量的關係,才能減少教育過程中的內耗,從而形成取向一致的教育力量。教師的勞動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效率,因此,教師的團結協作精神也是當代師德不可或缺的重要內涵之一。

我們常說:“一年樹木,百年樹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師每天都進行著大量的平凡瑣碎的工作,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備課、上課、批改作業,管理班級……但是,我們應該立足現今,著眼未來,以苦為樂,甘於寂寞,勤勤懇懇。教師是“辛勤的園丁,”教師是“燃燒的蠟燭,”教師“人梯”……教師的工作就是奉獻,讓我們牢記學無止境,為人師表,讓我們用行動去播撒愛,讓我們用愛去培育心靈,讓我們站的新的歷史高度,在教育、教學的工作實踐中,用高標準的師德觀念,規範自身的行為,提高自身的素質,讓我們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出不平凡的力量。

紀念香港回歸周年論文感想心得體會:舉世聚焦的一瞬
2018論文心得體會(2篇) | 返回目錄

公元1 9 9 7 年6 月3 0 日,2 3 時1 8 分。 

雄踞於維多利亞海灣展翅待飛的香港會展中心新翼,晶瑩亮麗;五樓大會堂里,華燈齊放。香港交接儀式就要在這裡隆重舉行。 

敞亮的大廳里座無虛席,雙方軍樂團交替演奏著歡快的樂曲。4 0 0 0 余位來自五洲四海的嘉賓身著盛裝,儀態凝重。 

主席台設在大會堂北端的半圓形前廳。前廳北面3 0 米高的藍色玻璃幕牆中央,並列懸掛著中、英兩國國旗。中英兩國主要領導人各5 個座位並排設在主席台中央的主禮台上。 

主禮台前方按照中英相應方位設定了兩個棕紅色講台,講台正面分別鑲嵌著兩國國徽。講台的東西兩側各矗立著高矮兩根旗桿。此時,中方的旗桿正待升旗,而英方的藍色米旗處於待降位置。 

2 3 時4 6 分,中英雙方主要領導人入場。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務院總理李鵬、外交部長錢其琛、中央軍委副主席張萬年、香港特區第一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步入大廳,步履矯健地登上主席台,在中方主禮台就座。 

2 3 時4 7 分,雙方儀仗隊同時齊刷刷地施舉槍禮。 

2 3 時4 8 分,查爾斯王子走向英方一側的講台致詞。他說,儀式標誌著香港在英國管制1 5 0 多年後,根據1 9 8 4 年簽署的聯合聲明而交還中華人民共和國。 

2 3 時5 6 分,中英雙方護旗隊進場。2 3 時5 9 分,隨著英國國歌的鏇律,那面藍底米旗和英國統治下繪有皇冠獅子、米圖案的港旗緩緩垂落,在場的英國官員肅立。 

米旗降落了。一段被鴉片和炮火燻黑的歷史永遠完結了! 

歷史的時針終於指向了7 月1 日0 時0 分0 秒這一刻!這是一個半世紀以來,中國人盼待的莊嚴一刻;這是本世紀進步人類歡呼和平、理性與正義的勝利一刻。為著這一時刻的到來,中國共產黨人高舉愛國主義的旗幟,領導億萬人民歷經浴血奮戰,在改革開放中終於找到一條以“一國兩制”完成國家統一的必由之路。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奏響,鮮艷的五星紅旗冉冉升起。國旗之畔,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同時徐徐升起,猶如紫荊花開,迎風怒放。 

0 時3 分,江澤民主席走上講台,以洪亮的聲音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這是中華民族的盛事,也是世界和平與正義事業的勝利。” 

江澤民主席的講話,6 次被熱烈的掌聲打斷。講話結束時,場內響起暴風雨般的掌聲。這掌聲,與南京靜海寺的鐘聲遙相呼應,與北京天安門廣場1 0 萬民眾的歡呼匯作中華民族的強勁聲音!積澱在國人心底的期待和激情像熔岩一樣迸發。 

記者注意到,參加交接儀式的東江縱隊老戰士習慣地舉起顫巍巍的右手,向神聖的國旗行軍禮,臉頰上老淚縱橫。他們曾經在這塊土地上輾轉奮戰,血染疆場。 

嘉賓席上的莊世平先生仰視著五星紅旗,說:4 7 年來我一直堅持在香港升國旗,最早和我一起升旗的夥伴們都已經去了。如今我已八十有六,終於親眼見到祖國收回香港,我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告慰夥伴們在天之靈:夙願已了! 

0 時9 分,交接儀式結束。錢其琛外長禮送查爾斯王子一行走出大廳主入口處。查爾斯王子及剛剛去職的香港最後一任總督彭定康,乘“不列顛尼亞”號皇家遊輪在茫茫夜色中離開,啟錨處正巧是1 5 4 年前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登入的地點。 

百年一瞬,滄桑巨變。當年,列強瓜分,骨肉離散;如今,金甌補缺,同胞團聚。這是何等悲愴而又何等壯麗的史詩! 

此情此景,迅即傳至全中國,傳至全世界……

XX年學習兩會心得體會論文
2018論文心得體會(3篇) | 返回目錄

兩會議案對政府行政進行機構改革成為熱點關注議論話題。筆者認為,當前推進政府轉型,需要明確以下幾大理念。

理念之一: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核心職能

一般來說,世界各國都經歷了政府轉型過程。在市場經濟國家,早期的政府職能範圍非常有限,基本定位在“守夜人”的角色,市場機制這隻“看不見的手”承擔了調解社會經濟供求關係職能。隨著19—20世紀初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頻繁爆發,“市場失靈”的問題受到普遍重視,這些國家的政府逐步擴大了巨觀調控、調解收入分配、維護公平競爭以及解決信息不對稱等問題的職能。1960年代中期以後,經濟滯脹問題凸現,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帶來的“政府失靈”問題成為新的焦點,結果引發了國有經濟私有化的浪潮,並突破了一些傳統上被認為屬於自然壟斷的領域,如電力、電信行業等。至此,這些國家的政府職能重點轉向公共服務領域並趨於穩定,反映在公共支出結構上,轉移性支出以及有關社會保障、醫療、教育等福利性支出成為主體部分。

從市場經濟國家政府轉型的簡要描述中可以看出,政府轉型的基本趨勢是公共服務職能不斷發展並成為核心職能。而政府轉型的核心是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使政府和市場能夠有效克服自身的缺陷,發揮彼此不能或難以相互替代的功能,實現政府與市場功能的良性互動。這是現代公共服務體系賴以形成的基本前提和制度基礎。

與市場經濟國家政府轉型的過程相比,實行計畫經濟體制國家的政府轉型儘管在調整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上表現出共性,但轉型的起點和走向則呈現出不同的軌跡。由於計畫經濟體制下政府全面控制經濟運行,政府轉型所面臨的初始問題是“政府失靈”而不是“市場失靈”問題。市場經濟國家的政府轉型是由不干預市場運行,到通過擴大公共服務來調整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而計畫經濟國家的政府轉型則是通過縮小政府干預經濟的範圍,在培育和發展市場的同時,向主要提供公共服務轉變。這樣,在政府轉型過程中往往會出現不同的“矯枉過正”情形,市場經濟國家更有可能發生政府“干預過度”的問題,計畫經濟國家可能產生“市場扭曲”的問題。

就我國的情況來說,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儘管市場經濟體制已經初步形成,但在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方面,政府職能的“越位”、“缺位”、“錯位”現象依然存在。從政府的公共支出結構看,經濟建設仍然占有主導性地位,成為制約公共服務供給的重要因素。從經濟運行狀況看,行政性壟斷的廣泛存在,既導致了不公平競爭,也抑制了市場活力,增加了社會公共服務成本。從體制方面看,政府在許多領域依然承擔著決策者、生產者、監控者等多種角色,集裁判員與運動員於一身,制約了政府職能向公共服務轉型的進程。理念之二:必須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基本價值取向

公平正義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基本價值取向,是堅持“以人為本”發展觀的重要體現。因此,在建設公共服務體系和和諧社會過程中,政府轉型必須把維護公平正義作為基本價值取向。

需要指出的是,在我國走向市場經濟的過程中,“效率優先、兼顧公平”曾經被作為分配製度改革的基本原則提出,近年來開始受到不少質疑。對此應該作具體分析。一是要考慮到改革的初始背景是分配領域中的平均主義窒息了社會活力,而且平均主義只強調結果均等,否認不同個人、群體的貢獻,實際上是不公平的。二是當時提出的效率與公平具有不同指向,效率是與市場資源配置機制相聯繫的,選擇了市場也就選擇了效率;而“兼顧公平”主要是為避免因市場效率引致分配結果差距過大,其內涵與今天我們一般說的社會公平正義有很大不同。三是當時改革主要是在經濟領域,政府轉型主要在微觀“搞活”經濟方面,分配差距過大以及其他社會公平缺失問題還沒有充分顯現。因此,我們今天面臨的問題與當初的改革原則本身沒有必然聯繫,但由於政府轉型相對滯後以及實踐中存在對改革原則的扭曲或片面理解,致使人們在公平與效率問題上產生了較大的分歧。

根據改革進程的深化與社會認識水平的提高,應該說,社會發展中的公平與效率問題不是非此即彼的選擇問題,選擇的側重只是隨著主要矛盾的變化才出現的,最終則是要實現二者的平衡,從而推動社會進步與和諧。十七大報告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係,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反映了黨在公平與效率關係上認識的深化。需要明確的是,政府與市場的功能是不同的。市場運行必然以效率為取向,這是市場機制的本質屬性;市場運行也要求公平(競爭規則、秩序的公平),但市場本身並不能完全提供這種公平。政府雖然在促進社會經濟效率方面有重要作用,但這種作用主要是通過市場環境的改善而間接實現的,不是政府直接追求微觀效率。政府在價值取向上必須堅持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這是政府作為公共權力受託者的本質屬性。30年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不是源於政府堅持了“效率”原則,而是在於政府放棄了直接追求效率,把效率機制交給了市場,逐步把工作重心轉移到改善市場環境、促進公平競爭等方面。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市場提供效率,政府維護公平正義,應該是我國市場深化改革和政府轉型的基本價值取向。理念之三: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社會管理型政府轉變傳統計畫經濟的基本理念是將公共利益、公共所有、公共管理等同起來,政府作為公共利益的代表是控制經濟社會的唯一主體;同時,由於否定市場,市場也就不在公共利益的考慮之中。雖然我國目前已經基本形成了市場經濟體制,但傳統體制及其理念的慣性依然存在,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政府功能的科學定位。

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公共利益是政府、社會公眾和市場的共同需求,也是各類主體通過分工與合作共同來維護的;財產的公共所有不再是實現公共利益的唯一選擇,非公有產權在基本制度規範下同樣可以實現公共利益;公共管理無論在範圍上還是在參與主體方面都具有廣泛的社會性。在這個意義上,政(學生無憂網整理)府轉型不僅要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而且要處理好政府與社會、公有產權和非公有產權的關係。這就必然要求我們高度重視政府功能的科學定位問題。

政府功能的科學定位首先取決於政府轉型的方向。在經濟社會轉型期的不同階段,我們先後提出過,政府從直接管理向間接管理轉變,政府調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政府要從經濟建設型政府向公共服務型、社會管理型政府轉變。這種情況表明,在政府轉型的方向上,社會存在廣泛的共識,並且這種共識在不斷深化。問題在於,如何將這種共識貫徹到政府功能定位之中。例如,政府直接控制企業究竟是以公共服務功能為主還是以“保值、增值”為主?政府的公共投資是以政府“經營”為主還是以政府監控下社會經營為主?公共服務是“政府提供什麼,社會就消費什麼”,還是應充分反映社會需求、接受社會評價與監督?等等。這些認識問題不解決,政府轉型就會停留在抽象的口號上,目前政府職能存在的“錯位”、“缺位”和“越位”的現象就難以消除。

理念之四:建立有效的權力制約與監督制度是政府轉型的關鍵

在傳統的計畫經濟體制下,政府之間、政府部門之間基本不存在獨立的經濟利益,雖然黨政幹部並非沒有利益追求,但追求機制主要是取得“上級”對自己執行決策結果的認可。然而,在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行政性分權和市場機製作用的擴大,不僅使政府及其部門之間具有了相對獨立利益,而且也使權力與市場“交換”的可能性大大增加。政府及其部門利用經濟資源的控制權為本地區、本部門謀利的動機日益增強,政府職能轉變由原來主要受傳統觀念制約逐步演變為主要受利益得失的制約。如果說計畫經濟時期地方和部門利益基本通過與“上級”討價還價方式實現,那么在走向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市場的控制或“干預”程度則直接決定“獲利”的程度。政府職能轉變意味著政府大幅度減少直接配置資源和控制市場運行的權力,同時也意味著不同層級政府及其部門原有利益的損失。在這種情況下,推進政府轉型的關鍵是要建立和不斷完善對權力的制約與監督機制。

建立和完善權力制約與監督機制,首先是要在權力運行中貫徹法治原則,即堅持依法行政。政府依法行政是防止政府濫用權力、維護公民基本權利和利益的基本要求。只有政府依法行政,政府權力才有可能被限制在合理範圍之內,實現向公共服務型政府轉型。其次是堅持行政公開,“透明”行政,避免“暗箱”操作。第三是完善政府行政的橫向監督機制。橫向監督機制有利於克服政府層級之間信息不對稱的弊端,是公共權力運行真正符合社會需求的保障。因此,完善政府行政監督,不僅要加強權力機關、行政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等專門機關的職能監督,而且要形成包括民眾組織、新聞媒體以及公民個人監督在內的廣泛社會監督機制。第四是加強反壟斷機制的建設。轉型期的壟斷具有明顯的權力與市場相結合的特徵,同時又有與傳統社會主義相聯繫的國有經濟理念和所謂資源稀缺性、自然壟斷性等支撐“依據”,但實際上在壟斷集團的利益驅使下,往往演變為集團轉嫁經營成本和謀取超額利潤的工具。反壟斷的要害在於引入權利平等的競爭者,如果一定要堅持壟斷,就必須把壟斷部門置於公開的社會監督之下。(高尚全)

聽論文創作講座心得體會
畢業論文答辯感受
初寫論文的幾點體會
論文寫作經驗交流會學習心得體會
本科畢業論文心得體會(多篇)
黨課心得體會論文
大學生黨課培訓學習心得(黨校結業論文)
師德建設論文
教師師德師風論文
國小師德師風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