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學年度第一學期學校工作計畫

(2)淨化校園環境的,時時保持整潔並有良好秩序環境:地面無紙屑雜物和菸蒂痰跡,無亂塗亂刻亂貼;腳踏車和其他類型車輛及物品停放、堆放規範整齊,做到以優美的校園環境薰陶每一個師生的心靈。

(3)建設“溫馨教室”,注重為學生身心健康營造一個良好環境。開展“溫馨教室”建設和班集體建設有機結合,積極創造和諧的教育環境,注重以人為本、共建共享。

(4)最佳化升旗儀式。堅持每周一的升旗儀式,國旗下講話要求內容豐富,在保留傳統的愛國、勵志等內容的基礎上力求同社會生活、時事政治和學校實際緊密聯繫,力求同學生的思想實際緊密結合。

4.提高課程意識,構建德育課程體系。

(1)開展心理健康教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預防性和發展性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強心理健康意識,提高自我發展的能力。教育學生面對困難如何自我調節、自我減壓,如何面對重大突發事件,增強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做到有計畫、有內容、有活動。設立心理健康信箱,完善心理健康檔案,努力形成心理健康教育體系。開展個案調查和分析,班主任通過說悄悄話、談心、評語改革等諸多形式,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和個性人格,全面落實心育“面向全體學生”和“預防與發展相結合”原則,提高學生心理素質。

(2)積極組織德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我縣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用,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德育實踐活動。充分利用各種重大節慶日、重要事件和重要紀念日,開展各種主題教育活動,激發學生愛國情感。

(3)充分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一方面要加強學科課程的德育滲透,有意識地找準結合點,在教學中有機滲透德育教育,另一方面上好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及班隊會等德育課程。認真落實禁毒、安全、法制教育等課程。

(三)以教學教研為中心,提高教學質量。

按照《規劃綱要》確定的內容和目標,根據《縣教研室XX年工作意見》和學校新學年的工作重點,本學期教學教研工作以創新課堂教學為著力點,以提高教學管理效能為保障,以加強教研科研為引領,以提升教師素質為根本,切實轉變質量增長方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常規管理,追求工作精細化。

(1)嚴格執行課程計畫。按照國家課程計畫開齊、上足、上好各類課程,繼續嚴格控制學生在校時間,要求學生按時到校,教師及時放學,關注學生身心健康。

(2)嚴格備課管理。堅持提前備課,教案中有教材和學情分析、教學程式設計、教法與學法,有作業設計,教案體現“自主、合作、探究”新理念。堅持每周寫一則教學反思,對階段性檢測有質量分析,有改進措施。

(3)精心設計及批改作業。精選作業內容,體現梯度,形式多樣。作業書寫及批改規範按《縣教研室XX年下發的作業規範》。教師教案中要有“作業批改札記”,隨時摘記學生作業中的獨特見解和典型錯誤,分析原因,對症下藥,舉一反三。

(4)抓好學困生輔導。遵循“面向全體,注重差異”原則,對學困生應採取面批、面改或個別輔導的辦法。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激發他們自覺發奮努力。

(5)加強質量監控。階段性檢測由教師精心制卷,及時批改,認真評講、分析。組織好校內期中、期末教學質量的檢測工作,做好成績統計及質量分析。深入開展學科教學全面調研和專項調研,找出存在問題,制訂措施,調整教學策略。各教研組掌握學段學生素質發展的要求,精心組織學生素質成果展示,通過調研、評估、展示、競賽等形式,轉變教學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6)加強教學常規的檢查制度。繼續堅持定期檢查與平時檢查相結合,加大對備課、作業布置及批改、月教學反思、階段性檢測的檢查力度,及時反饋。開展“優秀備課本、優秀聽課筆記”展示交流活動。經常性地組織教研組長、各年級學科負責人以及行政成員深入課堂開展聽課、評課活動。

(7)加強教學檔案的規範化管理。對各學科教學常規落實及檢查、開展活動情況、教師業務檔案、教研成果、獲獎情況等進行詳實記載,統一歸檔,系統管理。

(8)進一步規範電子化學籍的管理工作。嚴格履行電子化學籍管理辦法,及時做好對資料庫的補充、校對、修改和學生卡的管理使用工作。積極做好《國小生素質發展報告冊》和《學生成長記錄袋》的過程性使用工作,充分發揮其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中的作用。

2.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提高教師駕馭課堂能力

(1)理論引導實踐。深入研究優質課堂教學策略,注重課堂教學行為、落實三維目標和隨機評價的研究,強調教師對自己教學行為的分析與反思,以學生的“學”評價教師的“教”,使課堂教學真正成為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髮展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