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下學期數學聽課調研總結

2、加強學生髮散思維的引導。如:在解決 “4×6+4(或4×7)、 5×8-5(或5×7)、 5×2+2(或6×2)”的口算搶答時,在指導這些題目時除了讓學生按運算順序說出得數外,可讓學生根據乘法口訣說出得數,一定讓學生放開思維,爭取能在一題中找到更多的規律。

3、有些學生對乘法口訣的背誦還不太熟練,還需加強。

荀xx老師教學情況:教學內容《實踐活動課》。本節課是這樣設計的:一是先進行5分鐘的口算練習。讓學生通過口算卡片在規定的時間完成一些題目,然後對照答案;二是糾正同步練習中的有關題目。三是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的教學。在這個環節中,設計了四個活動,分別是:估一估、量一量、記一記、比一比、說一說。

1、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的時間組織學生口算練習。

2、對學生難理解的和拓展性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如:對同步練習中的“智慧火花”分析,通過分析讓學生理解了這種類型的解題思路,提高了學生做題的分析能力,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理解數學中解題的樂趣。

3、活動設計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由估——量——記——比——說。這樣設計符合兒童認知特點和興趣需要,便於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讓學生互相測量身高、肩寬、課桌長等實際活動,加深了對厘米和米的認識,鞏固用刻度尺測量物體長度的方法,進一步建立長度觀念,同時,通過讓學生對自己身體各部分長度的測量,感受成長的快樂。

建議:

1、應加強課前口算能力的訓練。剛學完1——9的乘法口訣,可採用不同形式的練習對學生強化訓練,可多用一些時間,不能滿足於5分鐘的時間完成,使之熟練記憶。

2、對拓展性的題目應集中訓練,可用一到兩節課的時間,根據年級內容設計題目,訓練學生的思維,拓寬學生的思路。

3、課堂教學重點不突出,感覺學生活動的時間少,學生沒有真正達到測量的效果; 在測量時要提醒應注意的問題,如:怎樣測量、團結互助、注意安全等。另外,學生聽課習慣還需加強。

三年級數學聽課思考(XX年12月18—19日)

齊xx老師教學情況:教學內容:《認識幾分之一》新授課。本節課教學環節是這樣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進行5分鐘的口算練習,老師讀題,學生寫答案並進行集體糾正。第二個環節是認識幾分之一。在這個環節中先出示主題圖,讓學生觀察畫面中的情境,說一說學生在乾什麼;然後出示分蘋果的情境(由4個到一個)引出二分之一;再教學分數中各部分的名稱以及表示的含義,最後讓學生用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四分之一。第三個環節是比較大小,最後看課本完成做一做中的題目。

1、充分利用課前5分鐘讓學生加強口算練習。

2、教學思路清晰。先認識分數的含義,在讓學生動手摺出分數並講解分數各部分的名稱,最後比較其大小,結合內容設計練習,講練結合。

3、練習設計有層次性。在基本練習完後,設計了各種動物占房子的幾分之幾的題目,此題設計緊扣本節課內容讓學生進行發散思維,開發了學生的智力,提高了學生能力,拓寬了學生解題的思路。增強了學生學習數學興趣的培養。

4、充分利用課件,形象直觀理解分數的意義和大小比較。

建議:

1、二分之一的認識是一個起點,教學時,在藉助蘋果圖認識了二分之一後,還可以讓生想一想,說一說還有什麼可以用二分之一來表示,進一步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

2、在讓學生折出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時,應讓學生塗上顏色,加深對四分之一的理解。另外對不同的折法最好讓學生張貼在黑板上,讓學生觀察、比較,認識到:都是平均分成了四分,每份都是正方形紙的四分之一。

3、對分數意義的理解還應讓學生多說,特別是練習題中的題目以及大小比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總結,老師只做引導,培養學生說數學的能力。

李冬梅老師的教學情況:教學內容:《分數的簡單計算》課。本節課教學環節是這樣設計的:第一個環節是設計了一些填空練習,加強對幾分之幾里有幾個幾分之一的練習,為突破本節課的對算理的理解奠定了基礎。第二個環節通過三個例題的教學,幫助學生掌握同分母分數加減法的計算方法。第三個環節看課本完成有關的題目。最後根據本節課所學知識完成拓展性的題目(  )+(  )=6|7完成本節課的內容。

1、注重引導學生用數學語言的完整性。

2、加強了學生“說數學”能力的培養。本節課的重點同分母分數的計算方法,難點是對算理方面方面的理解,在突破難點方面加強了學生說算理的訓練,在總結計算方法時,提出思考的問題,讓學生自己解決、總結得出結論,培養了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