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中心國小創建市級“綠色學校”情況簡介

創建“綠色學校”的工作重點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搞好校園環境的整治;二是抓好環境教育,增強師生的環境意識,使學生這一未來主體有較高的環境意識,自覺做好保護環境的工作。加強學校環境建設,綠化年年上檔次。我們的做法是:1、精心規劃,綠化逐年提升。學校花大力氣,投入大量資金搞綠化,凡可綠化的地方都種植了草、菜等,力爭儘快建成園林式學校。2、不斷淨化學校環境。對學校產生的垃圾實行分撿處理,環境衛生管理的做法是責任落實、檢查督促相結合,做到校園淨化、教室美化、廁所乾淨、食堂符合衛生標準。為減少白色污染,學校把開展“提倡節約,反對浪費”活動作為創建“綠色學校”的一項重要內容。在全校師生中大力開展節水節電活動。

二、以科研為先導,最佳化課程設定,探索學科滲透性教育的有效途徑和方法:

在創建“綠色學校”的過程中,我們認識到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師生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能力是建設“綠色學校”的重點,因此,我們在創建“綠色學校”之初就把環境教育作為重點來抓。

基於“以人為本”的辦學理念和培養“堅信念、健身心、會求知、能自立、善合作、敢

創新、有特長”的育人目標,我們最佳化環境教育課程,使其具有開放性、多樣性、和諧性的特點,通過摸索,我們認識到環境教育課程應以必修學科滲透教育為主,同時注重開設活動課程。活動課程側重拓寬學生對環境的感性知識和加強技能方面的學習,增強“有效參與”能力的訓練,走實踐成才的道路。

首先,我們注意根據各科教材中環境教育的滲透點,梳理形成學科環境教育滲透的系列。尤其是語文、數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等幾門學科的教學內容,都與環境問題有著密切的聯繫,可以滲透的內容很多。我們都作了梳理。譬如思品學科滲透以下教育:空氣污染、人類健康的危害等等。我們要求教師善於研究和反思,改進教學方法,做到有機、有理,提高環境教育的實效。教師在滲透環保知識教學時,以培養其理性的分析和認識能力為主,逐步使他們掌握一些解決環境問題的技能。同時注意科學性,避免為環境教育而進行環境教育,導致教育內容的隨意性和牽強附會。再次也要注意處理好滲透環境教育與學科教學目標的達成的關係,最後是注意課內外結合,在學科教學中滲透環境教育的同時,適當把教育向課外延伸,做到“滲於課內,寓於課外”。

其次,積極開展課外活動與社會實踐活動,寓環境教育於活動之中。

我們從學校的實際出發,立足於校內,適當走出校門,積極開展豐富的環境教育活動,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環保意識和能力。

一是專題講座。開設各種講座,作為選修課程,環保是其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二是利用多項陣地,開展環保教育。

學校把環境教育當作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並和國旗教育有機結合,在周一“國旗下的講話”中加入“美化校園、愛護公物”、“行動起來,讓環保走進校園”、“美化生活環境,爭創文明宿舍”等內容,讓環境教育滲透到國旗教育之中,增強全體師生的環境保護意識。每學期少先隊都要開展環保教育系列活動,在全校師生中開展“五個一”活動,即每學期舉辦一次環保主題會;刊出一期環保宣傳欄;開展一次環境調查活動;組織一次校外參觀活動;落實一次環保公益活動等。各班級還召開環保主題班會,通過故事小品詩歌知識競賽等多樣形式,活躍課堂氣氛,增強趣味性,寓環境教育於輕鬆愉快之中,使學生們在寬鬆愉悅的氣氛中掌握了環保知識。定期召開各班生活委員、勞動委員、水電管理員會議,總結班級財產使用、衛生保潔以及用水、用電情況,並提出具體要求,培養學生養成愛勞動、講衛生、愛護公物、提倡節約、反對浪費的好習慣,並將此作為“文明班級”評選的依據之一。

三是結合有關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

學校結合“ 3月12日 的植樹節”“ 3月22日 的節水日”“ 4月22日 地球日”“ 5月31日 世界無菸日”“6·5世界環境日”等紀念日,開展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教育活動。“植樹節”里發動學生為班級獻上一盆花,為學校種植一顆“紀念樹”,“節水日”中組織學生開展“節約一杯水”活動,“無菸日”里組織學生“給吸菸爸爸的一份信”、"做無煙一代"的大型簽名活動和寫一篇徵文活動,“世界環境日”組織開展“藍天·碧水需要我們共同努力”的主題活動,“地球日”學校開展“世界只有一個地球”的徵文活動以及書法比賽。通過一系列的教育活動,學生不僅學會了關注自然,了解自然,更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