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中心國小創建市級“綠色學校”情況簡介

四是從小處著手,從點滴做起。

全校每個班級都堅持“一天兩小掃,一周一大掃,節假日有教師掃”的環境衛生制度,使師生養成愛衛生、講衛生的良好習慣,教室保護整潔,窗明几淨,廁所乾淨無異味,校園無衛生死角。為加強校園文化環境建設,製作了環保警示牌鑲嵌在草坪上,如“綠草青青,請君足下留情”、“綠色代表生命,愛護體現文明”、“珍惜一片綠色,贏得一份快樂”等,文字生動、發人深省,時常警示全體師生學會愛護環境,對師生們的環保意識起到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文明班級”、“文明宿舍”的評比,更激發了學生們自覺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培養了學生勞動的觀念,淨化了美好的心靈。在評比活動中,同學們自發掀起“把綠色帶進校園、帶進教室、帶進宿舍”的活動,紛紛“種上一棵樹,栽上一盆花”,來裝扮自己美好的生活。

三、規範行為習慣,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保護環境的習慣。

我們注意把創“綠色學校”特別是把環境教育與行為規範養成教育有機結合起來。在行為規範養成教育中,滲透環保的教育,引導學生養成愛護環境的良好行為習慣。我們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嚴格要求、嚴格管理。學校對學生在校的行為習慣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張貼上牆,熟記心中。從學習、生活等方面就一個合格的學生應該具備的行為提出了具體明確的要求,其中包括學生在愛護環境、衛生習慣等方面應養成的習慣,如:不隨地吐痰,不亂扔紙屑,不攀折花木,不浪費糧食等。對於這些行為學校組織學生進行互評、互議,每天一小評,每周一匯總,每月一總評,並且與班級的考核相掛鈎。嚴格的要求、嚴格的管理使每一個學生成為自覺維護學校優美環境的“使者”。為了養成學生時時刻刻從每一樁小事做起,養成愛護、保護環境的習慣。

第二,環境薰陶。我們十分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一方面對已建成的綠化、盆景、雕塑,進行養護,特別是從美的角度來養護,使學校喬木和灌木俯仰生姿,一年四季綠意縈繞,花團錦簇。另一方面,我們捨得投入,加強了校園的文化環境的建設,製作了各種標語牌,包括校風、學風、教風等,如,“請手下留情,愛護一花一草”“愛護花草樹木,就是愛護我們人類”“習慣成就人生”等等。這些標語時時警示學生要學會做人、學會愛護環境,對學生起了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為了鞏固綠化成果,在師生群體中樹立起“人人愛綠,人人護綠”意識,做到“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愛護學校的環境”。全校上下人人有綠化場地,班班有責任區域。責任到班,責任到人的管理措施,使全體師生形成了責任重於泰山的群體意識。全校建立環境監督崗,由環境教育領導小組成員輪流帶隊,不定期對全校環境進行檢查監督,對問題及時記錄並反映,採取改善措施。

第三,師德垂範。“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在環境教育中,我們注意教育的實效性,以具體的行動來教育學生。校領導以身作則,以高尚的的愛護環境的行為在學生中樹立威信,廣大教師也深刻認識身教重於言教的真諦,時常彎腰拾起飄落在地上的樹葉、紙屑,扶起被風吹倒的小樹……“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領導、老師的這些舉動,如春風化雨,給學生以深刻的影響。

由於學生養成了良好的行為習慣,因此,我們學校一年四季,“綠”的常綠,“白”(牆壁)的常白,地面常潔,門窗常淨。因此,到我們學校參觀的領導、賓客無不由衷讚嘆我校環境衛生工作做得好。

通過上述諸多實際工作的積累,我們已經認識到:環境教育已成為一門學科,因此,我們不僅要開展環境宣傳、培養師生共同的環境意識,還要重視課內外結合,普及環境科學知識。我們的雖取得了一些收穫,但也還存在一些不足,如:1、用於環保資金還有待於加強2、培養環保師資隊伍力度還不夠。3、拿出課時保證環境教育作選修課教學堅持不夠。當然,創建“綠色學校”是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雖然取得了一點成績,但還有許多不足,我們決心把創建“綠色學校”作為一項重要的、長期的工作繼續牢牢抓在手上,通過創建“綠色學校”把學校的辦學水平推上一個新的高度,推向一個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