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中學創建文明學校工作總結

4.社團文化活動。

學校以學生會為主體,依託學生社團,舉辦豐富多彩的德育活動。如“中學生文明禮儀知識競賽”、“做文明學生,爭學習標兵”評選活動、“從小養成好習慣,長大做個好公民”演講比賽、 “文明行走”、“規範言行”、“消除不文明現象”等實踐活動, 以活動育人。

5.社會實踐活動。

我們一直以附近的市軍乾所、教師村、烈士陵園以及河山技校為點建立了校實踐基地,組織學生以調查、參觀、服務、聯誼等形式參加各種社會活動,開展獻愛心活動、社區服務、環保教育活動,從而提高覺悟,增強社會責任感。

五、以文化環境為載體,美化校園淨化心靈。

從打造優雅的學校環境、文雅的學生群體、儒雅的教師隊伍入手,推進學校文化建設。堅持高標準、高品位,營造“明德向學自強不息”的人文氛圍,構建獨具特色的實驗中學文化。

創設優美的富有文化底蘊的自然、人文環境,突出環境育人功能。學校在各科室、教室內懸掛、張貼名言佳句警句、宣傳畫、標語牌;開展“綠化環境,整潔校園”,要求環境建設必須“四化”:美化、淨化、綠化、靜化。以班級文化建設、學校廣播室、校刊《方舟》、校園網為平台,使學生在良好的育人環境中得到感染和薰陶。

學校將新教育實驗融入各項工作,大力推展書香校園、漢字書寫等活動,將經典誦讀、詩文朗誦會、學生辯論、師生共寫隨筆、漢字書寫等活動與學校課程開發、學生社團建設緊密結合,創造性開展實驗研究,共享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積極搭建活動平台,精心組織校園四大節日“讀書節”、“科技藝術節”、“體育節”、“健康節”及其他系列主題活動,培養具有健康素養、文明素養和生活素養的現代少年。

總之,全校經由軟硬體建設所努力營造的文化內涵已得到綜合性積澱,充分體現了學校的特色“尚德、啟智”,其折射出的文化氛圍和形態已被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所接受並認可。

六、拓展教育渠道,構建德育網路。

創建文明單位、文明學校活動是一項長期的、綜合性的系統工程,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全面合作。為了使學生"在校做個好學生,在社會做個好公民,在家做個好兒女",學校不僅在校內實施全面育人管理,還進一步加強了與家庭、社會的溝通,由封閉式教育向開放式教育轉變,積極構建立體教育體系。

學校以法制、心理教育為平台,創建平安校園、和諧校園。學校長期堅持開展普法教育和安全教育,設立專門的法制副校長協助學校做好法制和社會公德教育。學校確立安全教育月,加強對學生治安、消防、交通、衛生等安全教育,並通過觀看錄像、參觀展覽,請校外輔導員經常來校上課等多種形式,增強師生的法制和安全意識。學校完善學校安全工作目標責任制,建立健全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強化校園整治力度,及時排除一切隱患,確保師生的生命安全。

由此同時,學校結合實際還制訂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計畫,組織教師參加心理知識培訓班,通過開設心理衛生講座、建立心理諮詢室等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必要的心理呵護和指導。

學校還全方位、多層次地參與文明城市、文明社區等共建工作,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水平的共同提高。向全體家長進行“文明”宣傳,積極參加當地社區的各項公益活動,如“小手拉大手,共建文明城市”、向全體家長發放致市民的一封信、創建文明城區爭當文明市民宣傳材料、文明城市測評調查問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