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24年工作思路

課堂管理求“實”。通過建立“一周課堂記錄卡”來把握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 “記錄卡”由學生隨堂填寫,每周上交教務處一份,學校把匯集來的“記錄卡”定期公開,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情況進行評述總結。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杜絕泛泛而談、隨心所欲的上課現象。

作業管理求“精”。紮實做好有效訓練和輔導工作。每一次作業設計要在“新、精、活、趣”上做文章,力求做到典型性(做有所得,忌機械性重複性練習)、求實性(遵循因材施教,分類要求的原則,從學生實際情況出發,設計一些有“彈性”的作業,不搞一刀切,不千篇一律,可因人而異設計難度不等的必做題、選做題和深化題)、量力性(作業內容結合教學重點和難點,難度適中,題量適中,中高段一般作業量以每課不超過20分鐘為宜)相結合。作業的批改要按照“有發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評,有錯必糾”的總要求,抓住作業管理,凡是任課老師布置的作業必須由任課老師批改,堅決杜絕學生代為批改作業的現象出現。各科作業都要有“糾錯集”。在“輔導”上,要強化提優補差。首先是在教學的進度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實行“計畫分類、分層推進”,要針對我校學生的實際,根據學生的層次拓寬加深;其次我們要以學科競賽為突破口,抓尖子生的培養,學科競賽工作要加大過程管理,實行教研組負責制,要定人,定時,定點,定效果。再次要幫助學習跟不上隊伍的學生樹立理想信心,激發學習興趣,重視心理疏導,教給學習方法的同時,重點抓好每一個學生每天的每個知識點的過關。為此,要開展“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的“三清”運動,每一個教師要通過每天課後及時檢查、輔導,以實現“堂堂清,天天清”;通過實行周末的“周闖關制”,以實現“周周清”。在教師加大補差工作力度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合作小組”的作用,通過小組成員相互幫助小組之間的學習競賽等措施,促進整體成績的不斷提高,使每個學生都不斷取得進步,力爭實現“沒有差生,杜絕兩極分化,整體推進”的目標。

輔導管理求“全”。學科教師進行教學輔導應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質量。樹立“兩全”指導思想,並不排除對個別學生的個別輔導。“全”是面向全體,即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個別輔導,即因材施教,是“全”的體現。

教改管理求“新”。鼓勵廣大教師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積極探索,勇於實踐素質教育。我們要求教改“從課堂中來,回到課堂中去”。因此,學校確定教改帶頭人,帶領各學科教師一齊嘗試教改新路,以取得教改成績。

6、教學質量檢測與評估管理

要做好期中、期末考試質量分析,重視班級學科成績的分析評比。充分發揮試卷分析評價制度的優勢,為準確把握教學動態、考核各位教師教學業績提供可靠依據。嚴肅考風考紀,結合相應的教學獎勵制度,真正做到優質優酬,獎勤罰懶。鼓勵老師創造優異的教學成績,鼓勵優秀教學人才脫穎而出。各校要加強新教師平時的質量監控,建立教學質量責任追究制度。

二、走文化興校之路,打造書香校園、活力校園。

學校文化是學校辦學品位的深度彰顯,是學校整體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並以學生為主載體向社會擴張,打造書香校園。在最佳化環境的基礎上,要從“讀好書”這一小處著眼,逐步積澱。

1.讓教師成為教科書。

從教師的特殊職業來講,教師也是一本書,一本更重要更有價值的書。引領教師成為教科書是一項長久工程,主要抓兩點:一是人人讀書,改變觀念。開展“閱讀經典,豐富人生”讀書活動,以促進教師在閱讀、交流、反思、提升中逐步感悟到:讀書與生活本來就是一個整體,為彼此的存在而存在,為彼此的快樂而快樂。二是最佳化整合,解放時空。 以最佳化整合為指導思想,真正給師生讀書的時空、發展的時空、創新的時空。

2.讓學生成為讀書人。

加強閱讀經典專題研討活動,每班黑板上設立“古詩角”每周一首詩,每節課語文鈴響後學生讀一遍古詩內容;每天放學整好隊後背一遍;每周五的語文課由教師根據讀書計畫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和閱讀質量評價,並布置下一周的閱讀內容和主題。做到時時有積累,日日有背誦,確保學生古詩背誦量達到每學期20首,閱讀量超過課程標準規定的一倍以上。通過“閱讀經典”活動的推進,使每個孩子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並直接影響孩子的未來學習,也可讓“親子閱讀”走進每個家庭,使閱讀研究不限於語文,更不限於學校。

3.讓學校成為“鑒畔書香”。

在引領師生讀書、共同品悟教育的質量效益的進程中,著力做好5項工作:①完善閱讀制度,濃厚讀書氛圍,落實時間、地點、書源;②制訂讀書計畫,推介閱讀書目,明確閱讀要求;③開展讀書活動,強化激勵措施,倡導“親子閱讀”;④全員參與閱讀,每日認真閱讀,養成讀書習慣;⑤試行科學評價,評比“鑒畔書香十佳”。使得“打造書香校園,品味快樂人生”成為全體師生共同的精神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