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2024年工作思路

(3)做好校本課程的開發工作。

立足學校實際,組織研究型教師重點做好學校情境的分析、校本課程目標的確立、校本課程的選擇、校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校本課程的評價等工作,做到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的有機整合。“紹興越文化研究”有新成績。

四、加強規範管理,爭取上半年重要比賽有好的成績。

以加大投入和提升品味為切入點,推進學校設施標準化、現代化,全面實施學校規範化、精細化管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力做好運動會和六一文藝匯演兩件大事。

1、創新學校德育工作,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1)強化德育工作。開學後,各班級要開展主題系列教育活動, 進一步強化對學生的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教育;以“講文明、增素質”為主題,深入持久地開展“小事德育”活動,加強學生文明習慣和日常行為規範養成教育,切實增強學生文明道德素養;加強“三風”建設,努力形成良好的校風、班風和學風;切實加強心理健康教育,設立心靈驛站;高度重視親職教育工作,正確引導家長關心孩子的身心健康,用科學的方法教育和管理孩子,切實把課內外過重的課業負擔減下來。

(2)努力促進學生生動活潑主動發展。要開發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積極發展學生的興趣、愛好和特長。組織學生在課外時間開展豐富多彩的文體興趣活動、班隊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要充分發揮中隊輔導員的力量與智慧,在做好廣播操、眼保健操的基礎上,認真組織“體育大課間”活動,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健身活動,激發隊員的運動熱情,形成少年兒童熱愛體育、崇尚運動、健康向上的良好風氣和珍視健康、重視體育的濃厚氛圍,樹立起“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輩子”的理念。當孩子們快樂運動時,受益的是整個世界,讓隊員沐浴體育陽光,綻放陽光笑臉,走向陽光未來!

(3)高度重視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著名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說:“什麼是教育?簡單一句話,就是要養成習慣。”在當前規範辦學行為的新要求下,要根據學生的智力特點和興趣特長,幫助學生養成適合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要認真研究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的方法,努力轉變學生傳統的一切依賴教師的觀念,著力幫助學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特別要注意從基礎年級開始抓習慣的培養。班級進行逐一考核驗收。培養學生良好學習慣:一要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使學生真正認識到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重要性,並變為自覺的行為;二要加強常規訓練,從點滴抓起,持之以恆,日積月累,堅持到底;三要教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良好的習慣(包括儀表、情緒、語言、板書和解題的良好習慣等);四要重視班集體建設,團結、互助、友愛的人際關係,可以促進學生的共同進步。確定把3月、9月份定為“行為習慣養成月”,“課堂教育強化月”,希望各班級必須把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作為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提升質量、“減負增效”的一條重要途徑切實抓緊抓好。

(4)重視德育管理網路建設。堅持班主任培訓和德育專題研討制度,加強班主任工作例會制度,特別要加強“小事德育”的例會研討、重點問題研究、方向性問題解決的研究工作;落實班主任崗位職責,健全班主任考核與獎勵制度,通過組織班主任工作論壇、經驗交流專題研討、班級管理現場學習等形式,提高班主任管理素質;特別要幫助全體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價值觀、質量觀和人才觀,加強自身的道德情感修養,提高師德形象,積極倡導真正意義上的“每一位教職工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理念,積極做好社會、親職教育協調工作,通過家(電話)訪、家校聯繫單、家長會等多種途徑和方法,加強家教聯繫,形成育人合力;充分挖掘社區教育資源,讓學生踏進社區,走進農家,親近自然、親身實踐、親心體驗、感悟生活,力求以體驗教育為載體,正確引導學生在體驗活動中用心去感悟,將道德教育要求按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進行內化,從而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質,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邀請派出所法制副校長法制報告,組織學生走出學校去打掃街道、敬老院,為社會盡一份愛心,以現實生活中一些典型的事例來教育學生。

(5)積極加強優秀班集體建設。落實“學校管理基礎在班級”的管理理念,各班主任要精心經營好班集體。一要注重實效,確定班集體的奮鬥目標。以目標來激勵學生,凝聚人心;二要培養幹部,形成班集體核心。培養學生的民主意識,提高自我管理能力;三要嚴格管理,建立健全各項制度。要根據學校的規章制度班級實際情況,民主制定出具有班級特點的《班級公約》,記好《班務日誌》,逐步形成班集體的個性——班風。四要廣開言路,形成健康的班集體輿論,進行正面引導宣傳,按月舉行主題班會。五要開展活動,促進優秀班集體的形成。德育處、少先隊要在全校按周開展“鑒畔之星” 班級評比活動,各班級結合實際,設立“鑒畔之星” 學生評比活動,促進學校“三風”建設,創設文明和諧的校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