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從小事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摘要】:從國家教育部到學校基層都提出了要加強教師的師德建設,說明全民認識了教師的師德水平對教育的影響及對學生的成長的影響非常巨大。本文學習了師德的定義、內涵和外延;強調了教師的師德水平對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分析了現今社會的師德現狀及社會提出加強師德建設的背景;從不同的方面闡述了從小事加強師德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鍵字】:師德  建設  小事  重要性  必要性

正文:

一、什麼是師德?

1、師德的定義:師德是什麼?師德是指教師在從事教育工作中逐步形成的道德觀念、道德情操、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是教師從事教育工作時所遵循的行為規範和必備的品質,它體現著社會和人民對教師的希望和要求。

2、師德的內涵:師德已經成為社會公德的一個組成部分,既要符合社會規範,又應該具有教師職業特點的一種行業公德。其內涵包括有思想品德、知識學術、教學技能、行為師表、奉獻精神等等內容。

3、師德的外延:另外,對於師德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如:比較樸素的說法:教師的職業道德。中華民族的教育實踐有綿長的幾千年歷史,有人總結了在這個過程中形成的很多關於優良的師德的精闢說法,比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 “為人師表,教學相長”; “當師之務,在於勝理,在於行義”。

4、師德的發展變化的動態變化:師德的內涵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與時俱進的,是對過去師德的繼承和發展。師德一方面是經過長期的積澱被提煉出來的,另一方面必然要反映出各個不同時代的特徵。也就是說,不同時代的教師必然具有鮮明時代特徵的精神風貌,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對師德必然賦予新的內涵。今天的教師,不但應有科學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社會主義的教育事業無私奉獻的敬業精神,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健康的心理素質,還要努力擁有新時代所推崇的新思想、新觀念及具有時代特徵的先進的道德意識。

二、師德水平對學生成長的影響:

“一個優秀的教師可以改變一群學生的生活道路,一批優秀的教師可以改變和影響一個時代的文化和文明進程。在教師身上所體現的教育磁性的作用下,學生親其師、敬其德、信其道,對教師有一種幾近天然的追從、敬慕、愛戴和景仰的心理傾向,正所謂:仰之彌高,鑽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後” [1]。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對學生的成長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古人對教師的職責概括為:傳道、授業、解惑。這其實只指出了教師“教書育人”的職責中教書的一面,而 “為人師表”則對教師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人格上的要求。教師工作的示範性和學生所特有的向師性,使教師在學生心目中占有非凡地位。教師的世界觀、學識和言行,時時刻刻在對學生起著重要的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因此,教師是學校里最重要的表率,是學生最直觀、最有教益的模範。古人云:"以身立教,其身亡而教存。"教師的言論行為、知識水平和為人處世的態度,都被學生視為榜樣而竭力模擬。教師的師德如何,對學生的成長和發育有著很大的影響。正如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所說的那樣:“這種影響所產生的教育力量,是無論什麼樣的教科書,無論什麼樣的思潮,無論什麼樣的獎懲制度都代替不了的。”

三、師德的現狀:

現在,社會大力提倡要加強師德的建設。有人說,社會提倡什麼正說明這個社會缺乏什麼。那么,我們的社會正面臨師德師風的淪喪嗎?

君不見,有在學生身上公報私仇的;有參與社會賭博影響教學工作的;有大難來臨卻丟下學生獨自逃生反而還大言不慚的;有喪盡天良,猥褻學生的;……如此種種,人們開始懷疑,開始反思:師德喪盡了?

其實,師德沒有喪盡。我們提倡加強師德建設並不是意味著師德喪盡了。這只是教育建設的內容之一。教育事業是一個民族最根本的事業,師德建設又是教師隊伍建設最根本的建設。教師隊伍的師德狀況如何,將影響到億萬青少年的素質乃至整個民族的素質。師德建設是教育建設順利進行的有力保障。

君不見,有的老師為了學生,舍小家不顧;有的老師為了台下求知若渴的眼睛,邊打吊針邊上課;有的老師為了讓孩子上學方便,放棄原來的優越的教學條件,上山辦教學點,一辦30年;有的老師在房屋倒塌的瞬間仍然是想著先救學生,為了挽救學生而獻出了自己的生命……我們的社會當中,雖然不時有關於師德淪喪的新聞報導,但是更加不乏師德之光的閃耀。絕對是後者占主流。相信不少人都看過《一個都不能少》和《美麗的大腳》,裡面兩位平凡卻又不平凡的農村老師,類似的教師形象絕對不在少數。尤其是我國經濟欠發達的中西部地區和一些農村的教師工作、生活條件還急需改善。對於長期堅持在老少邊窮地區奉獻的自己一生的教師來說,他們的品德是高貴的,是值得人們尊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