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實驗心得體會

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 (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簡稱wcst)

grant和berg編制了威斯康辛卡片分類測驗,當時的目的是為了評定正常成人的抽象思維及其靈活的轉換,它是關於抽象和靈活思維的一個經典神經心理測驗。發展心理學用 wcst來研究兒童的認知靈活性,成了研究冷執行功能的一個典範。測驗中,研究者先向兒童呈現多種維度的刺激卡片,接著向兒童呈現與不同刺激卡片在不同維度上相匹配的獨立的

卡片。兒童必須發現規則並用該規則來分選卡片。每選一張卡片,不管對錯,研究者都給予兒童反饋。在連續的正確選擇達到一定次數後,研究者改變目標維度,這時,兒童必須找出新的分類規則。此研究的關鍵因變數是:第一,兒童對刺激卡片和目標卡片的相似性抽取能力;第二,目標卡片的維度改變後,兒童抑制先前規則以發現新規則的能力。通常,在這類研究中,同樣發現了兒童不能靈活轉換的持續性錯誤,而不能靈活轉換的原因通常被認為是維度改變前所形成的規則成為抑制新規則的優勢規則,同時,這種任務要求兒童在發現規則是要不斷猜測主試心目中的目標維度,因此,工作記憶在其中也扮演了重要角色,一種比規則運用更複雜的假設檢驗也起到重要的作用。wcst通常用於6歲及其以上年齡的兒童。

靈活選擇任務 (flexible item selection task,簡稱fist)

fist是一項歸納性任務。在feldman和drasgow視覺.言語測驗(visua1.verbal test) 的基礎上,jacques和zelazo改編出了這種方法 (fist)來研究學前兒童的冷執行功能。它和wcst一樣,也考察兒童的抽象和靈活思維,但它比wcst任務更簡單,它對工作記憶的要求更低,對被試利用反饋的能力的要求也更低,因此結果的分析也更容易。此任務的 每次試驗中,研究者向兒童呈現三張圖片 (如一艘大船、一艘小船和一隻小兔子),首先要 求兒童選出在某一方面相關的兩張圖片 (如形狀:大船和小船),然後再讓兒童選出在另一方面相關的兩張圖片 (如大小:小船和小兔子)。兒童第二次選擇正確的次數就是主要的因變數,這種研究方法就在此基礎上測量兒童靈活運用規則、在不同維度間靈活轉變的能力,即認知靈活性。在這種任務中,兒童常常在依據一種標準對刺激卡片進行歸納以後,往往難 以發現另一個歸納維度,因而同樣表現出所謂的 “持續性錯誤”,所以,首先形成的歸納維 度所構成的規則就成了所謂的 “優勢規則”,必須抑制這種優勢規則才能進行新的歸納。它通常用於3—5歲的兒童,但也有更加複雜的版本可用於年齡更大的兒童。

維度變化卡片分類任務 (dimensional change card sorting,簡稱dccs)

dccs是一種典型的冷執行功能的研究方法。frye等人 使用了標準的dccs任務來研究3 5歲兒童的冷執行功能。此任務中,研究者首先向兒童呈現有著不同顏色和不同形狀的圖案(如一輛紅色的車和一朵藍色的花)的目標卡片,接著呈現給兒童一系列測試卡片(如幾輛藍色的車和幾朵紅色的花)並要求兒童在一種維度上(如顏色)進行分類;經過幾次(如8次)實驗後,又讓他們在另一維度上 (如形狀)再進行相等次數的分類。其關鍵因變數為維度變化後兒童是否能正確分類,從而檢驗兒童運用合取規則的能力,即能否在兩套不相容的規則之間進行靈活的轉換。研究者發現某些年齡段的兒童不能在幾對規則之間轉換,儘管在每次試驗時告訴他們要轉換規則並告知新規則,他們還是在規則變換後的實驗中系統性地固著在轉換前的規則上,即存在所謂的優勢規則,必須抑制優勢規則才能實現靈活轉換。也就是說,兒童的認知靈活性存在與年齡相關的變化。另外,在標準dccs的基礎上,dccs 任務還有許多變式。雖然dccs的某些版本被用於研究學齡兒童和成年人,但是它主要 還是適於3—5歲的兒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