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蒙特梭利教育法的心得

最早接受蒙氏教育法,是源於她對兒童敏感期的論述,今天再次仔細閱讀了《文匯報》的有關報導,有些新的體會:

一、重複練習原則。蒙氏認為專注於某種活動是孩子自我發展的主要方式,孩子的自發活動看起來是單調乏味的重複,而實際上,孩子的工作是在塑造自己的精神世界,這正是兒童發展的秘密所在。

其實不僅是兒童,成人也是通過重複練習,建立起自己對外界的穩定性聯繫,從而確認自己所處的位置,獲得穩定的自我認同。譬如科學家反覆做試驗(如愛迪生、諾貝爾的試驗),藝術家反覆學習和創作自己感興趣的對象(如徐悲鴻畫馬,李可染畫牛),都是這個道理。明白了這一點,我們對於兒童專注於某種活動,不僅要給予熱情的鼓勵,而且可能發現他智慧的萌芽。由此儘可能提供更好的環境和條件,保證他的興趣獲得可持續的發展。

二、自由選擇原則。蒙氏特彆強調,兒童的生命力表現為自發衝動,因此她把對兒童的自發衝動是壓制還是引發作為區分好壞教育的分水嶺,對舊學校壓抑學生自發衝動的做法予以猛烈抨擊。她說:“在這樣的學校里,兒童像被釘子固定的蝴蝶標本,每人被束縛在一個地方——桌子邊”,“干涉兒童自由行動的教育家太多了,強制性的懲罰成了教育的同義詞,這對兒童的發展是不利的。”

因此,在蒙氏教育體系中,兒童的自我教育是重要方式,她要求給兒童以極大的自由活動權。將蒙氏自由選擇和自我教育的原則貫徹到教育生活中,我們就要儘可能避免對兒童自由選擇的干預,儘可能對兒童的自我教育提供便利。在當前比較常見的是兒童的學校生活和校外生活多被老師和家長以“密植”的方式占領,留給兒童自由選擇、自我教育的時間和空間十分可憐。即使是在參觀、旅遊、遊戲甚至一件衣服、一篇作文,一道數學題都有可能被嚴密控制。成人世界以“愛”的名義剝奪了孩子們的“自由”,完成了對現代教育悲劇性的闡釋。

三、尊重兒童的人格尊嚴。兒童不僅有著與成年人同樣強烈的個人尊嚴感,而且心智尚未成熟,自我保護的生理和心理機制遠未健全,因此很容易成為成人世界有意無意傷害的對象。學校、家庭和社會,謝謝對兒童的人格尊嚴採取一種輕慢無知而又簡單粗暴的態度,給兒童帶來或隱或顯的傷害,這種傷害的影響可能是終生難以泯滅,並且可能會影響到將來的家庭、事業乃至於下一代。

因此,我們時刻不要忘記,兒童的心靈是“自然界中最嬌嫩、最精細和最敏感的東西”,要把它當作“一朵掛著露珠的嬌嫩的玫瑰”一樣來愛護,做到“摘下花朵而又不使露珠跌落”(蘇霍姆林斯基語)。我們還需要記住,如果說心理的壓抑會影響新陳代謝,降低一個人的活力的話,那相反的情況也會發生:給人激勵的心理體驗會增加新陳代謝的速度,並促進身體的健康。

四、教育奠定一生的基礎。蒙氏說:“學前教育是奠定人一生的基礎,應該是為生活做準備,而不僅僅是為上國小做準備。一個人必須在能力和性格上具有獨立性,才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其實,我們從當今世界美國大學教育仍在推行通識教育可知,從學前教育直到大學教育,其實都在為人的一生奠定基礎,為步入社會成為公民做準備。正如學前教育不是為國小做準備,國小也不是為中學做準備,中學也不是為上大學做準備。教育的核心是培養獨立的能力和性格,從而每個人“能夠掌握自己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