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而後思探而後行

如果讀書之後,止於思考和探討,而不付諸於行動,那么只是清談。讀《荀子•儒效》,使我明白教學的過程可具體化為聞、見、知、行四個環節,並把行看作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學習可解釋為接觸外界,掌握知識,見諸行為,以美其身。教者須以身作則,而學者要持之以恆。經過讀書學習,認真思考,才能掌握知識,靈活運用。荀子認為,整個教學過程,是指導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要包括知行的過程。荀子說,“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於行之而止矣。……故聞之而不見,雖博必謬。見之而不知,雖識必妄。知之而不行,雖敦而困。”教師傳授的多半是書面知識,講解以後,需要指導學生實地觀察,觀察以後,更要加以分析,使學生懂得道理,把聽到見到的轉化為自己學到的知識。

有了知識,再用於實踐,並能解決實際問題,這樣才算完成了教學過程。反之,如果只聞不見,雖然聽到很多東西,一定會錯誤百出;如果只見不知,雖然看到很多東西,一定會鬧出笑話;如果只知不行,雖然知道很多東西,卻不解決問題,成為無用的累綴。荀子在兩千年前提出的教學過程,仍然基本符合人類的認識過程。人類的認識,只有不斷推進,才能不斷提高廣度和深度。

通過讀書,我實在是享受了許多難以形容的樂趣,也得到了一些知識和智慧。然而這只不過是我讀書的點滴感受而已。朋友,不論你的人生航向駛往何方,如果你有時間,請你拿起書本來吧。唐朝詩人顏真卿有首詩寫道:“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髮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時不我待,我們應該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