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國培”學習日誌及心得體會

通過王老師的剖析和解讀,讓我對“統計圖表怎樣教”有了一個全新的正確的認識,我將以此策略為借鑑,讀懂教材,掌握教學機智,使自己在數學教學中積累一些成熟的經驗。

培訓日誌10  xx年11月5日

今天我們聽了來自吉林省和黑龍江省的四名學員精彩的課堂教學匯報,從中受益很多。我很敬佩他們,因為他們有膽識有能力,站在講台上將這十幾天的所學貫穿於課堂教學之中。這時我才理解了學以致用的真正含義。

在這四節匯報課中,優點很多,四位老師風格各異。但從整體上看,都能夠創設生活情境,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積極合作的意識,營造了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學習空間,體現了自主學習的理念,課上注重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尤其是來自黑龍江的董麗萍老師,他的匯報課更加精彩,她以直觀操作為主線,巧妙地設計課堂上的每一個教學環節,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方法算出組合圖形的面積,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讓學生經歷嘗試探究的過程,培養了學生想像能力和動手能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

在專家點評時,何主任說了四點:一看學生思考,二看目標定位。三看本質,四讓學生經歷學習的過程。我在以後的數學課上也應該借鑑學習者四節課的精華,提高自己的課堂教學水平。

培訓日誌11  xx年11月6日

今天聽了何鳳波教授的講座,是我對《綜合與實踐領域教學研究》有了更進一步的了解。

何教授今天採用的是小組合作,動手操作等教學方式,讓我感覺自己真的回到了學生時代,師生共同參與了學習活動,親自經歷了小組合作,實際操作和解決問題的全過程。而且探討了“得出的結論”,用什麼樣的方式呈現能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學員們都能夠各抒己見,使我受益很大。

我所教學科是四年級的數學,正處於綜合與實踐的內容標準的第二階段。通過今天的學習,我在今後的教學設計上應該讓學生經歷有目的、有設計、有步驟的綜合實踐活動,結合實際情況,體驗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結合實際情境,設計解決問題的方案,通過套用和反思,加深對所學知識之間的聯繫。

我將會將綜合實踐領域中的新理念運用到今後的教學中去,邊學習,邊思考,邊實踐,使自己的綜合與實踐課上得更加精彩。

培訓日誌12  xx年11月7日

今天我聽了孫興華老師關於《分數的教學》的參與式培訓。

本節課孫老師採用的是小組合作探究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因此這也是提高我們數學教學業務水平的一條途徑。在討論中,學員們暢所欲言,許多的觀點都是數學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引起學員共鳴的同時也得到了專家的重視,更給了我很好的啟示,對我今後的教學有著積極的促進和引領作用。

分數在日常生活中接觸的少,概念也比較抽象,分數單位比較複雜,學生學起來也比較困難。通過今天的學習和討論,我知道了教學分數的初步認識時,可從多方面進行引入。比如:利用分物體個數用除法計算,測量、運算的封閉性等方式入手,教學時讓學生充分經歷概念產生的過程,形成體驗,然後在練習鞏固。

孫老師講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利用圖形的分割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單位“1”,再用大家都來說“多”和“1”等方式,加深對單位“1”的理解,我覺得這種教學方法科學合理,便於學生理解,值得學習和借鑑。

通過今天的培訓,本人收穫特別大,知道了分數的教學技巧,在以後的教學中我會慢慢吸收這些寶貴的教學經驗,是自己逐步成長為一名優秀的數學教師。

培訓日誌13  xx年11月8日

對教材剖析的反思

今天聽了李博教研員關於《國小數學教材有效使用策略》的參與式培訓,是我頓覺眼前豁然開朗柳暗花明。

李老師通過幾個案例,使我懂得了教材的隱性信息——教材的編排意圖,教材的知識脈絡,課程理念,學生的認知水平,學習主體和知識基礎等,在自己的常態教學中,沒有做到深入研讀教材,特別是生活中的情境圖,只讓學生參與觀察,並沒有上升到“教什麼”內容,“怎么教”內容。“小精靈”說的話沒能得到特別關注,其實這裡面滲透著李老師說的“怎么教”。

李老師對教材的剖析與解讀,使我對數學文本有了一個全新、正確的認識,我將以此策略為導向,讀懂教材,了解學生,掌握教學機智,正確使用教材,開發教材的隱性資源,教好書!

培訓日誌14  xx年11月9日

做一名讀懂自己的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