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屆六中全會學習心得:五個閃光的關鍵字

編者的話:中共xx屆六中全會於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召開。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全文見本報10月26日第一、二、三版)。這個《決定》,理論上有新概括,政策上有新突破,舉措上有新實招,具有很強的政治性、戰略性、指導性,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發展的綱領性檔案,必將深刻影響中國文化的未來。為幫助海內外讀者深刻理解《決定》精神,我們從《決定》中選取了5個關鍵字,用專家的文章加以解讀。敬請關注。

關鍵字一

文化強國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就是要著力推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動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全面發展,不斷開創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持續迸發、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更大貢獻。——摘自《決定》第二部分

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司長劉玉珠——

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綱領

黨的xx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這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第一次由黨的中央全會研究部署文化建設與發展。是開創中國特色社會文化建設新局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國的總綱領。

《決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人民的精神家園。”這種提法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是一個具有高度文化自覺的政黨。中國共產黨執政90年來,不斷地以思想文化覺醒和覺悟來把握前進的方向,凝聚全黨和全國人民的奮鬥力量,推動各項事業的迅速發展。

《決定》提出,在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要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把發展文化產業作為國家戰略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這也是我們黨根據當前社會文化發展的趨勢,站在歷史的高度提出來的奮鬥任務和目標。

《決定》明確了文化改革發展的方向。目標任務已經明確,關鍵在於行動。當前,擺在我們面前的任務是怎樣把思想和行動都統一到中央精神上來,切實承擔起推進文化改革和發展的責任,進一步提高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來發揮人民民眾文化創造的積極性。

文化產業和文化事業的各項改革與發展,都具有巨觀方面的要求。要把巨觀的要求轉化為具體的政策措施,還是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各個部門應密切配合,根據現實國情和各地政治文化發展的不平衡性,將全會精神落實到具體工作當中。這需要有關部門通過學習,提高認識,真正形成文化的自覺。

關鍵字二

文化體制改革

文化引領時代風氣之先,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必須牢牢把握正確方向,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黨委領導、政府管理、行業自律、社會監督、企事業單位依法運營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為文化繁榮發展提供強大動力。——摘自《決定》第七部分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研究員齊勇鋒——

為快速發展創造良好的文化體制

從XX年6月文化體制改革試點以來的近5年間,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取得了積極的進展和豐碩的成果,黨的文化執政能力明顯提高。

文化體制改革與經濟體制改革的起點不同。文化體制改革是在我國改革開放已有20多年的豐富經驗,物質基礎比較雄厚,同時有先進理論指導的基礎上進行的。因而,應該有更高的起點,不必像經濟體制改革那樣,對於改革的目標和基本框架經歷長時間的“摸著石頭過河”的探索過程。

從改革的路徑選擇看,我國文化體制改革充分借鑑了經濟體制改革的經驗,採取了先試點、再推廣,逐步推進的方式,具有漸進式改革的顯著特點,應該說是符合國情的做法。為此,我們要充分考慮文化藝術的特殊發展規律,認識到文化發展與市場經濟的有機結合是一個長期的探索過程,需要付出艱苦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