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教育研究基地匯報材料

3、各部門協作,抓好傳統美德教育的落實

首先,學校德育領導小組抓學校“傳美”育的管理和德育基地的落實。市松坡公園、張乾故居、縣拘留所、敬老院分別是我校的愛國主義教育和傳統美德教育基地,學校定期組織學生到基地開展活動。此外,通過對新生的強化軍事訓練,培養學生吃苦耐勞,求索攻堅的美德,激發學生樹立以天下為己任的高尚情操。通過“三月文明禮貌月”、“五四”青年節、“九九”重陽節組織學生到敬老院為老人們服務送溫暖,培養學生敬老養老的品德。

其二,校團委與政教處抓傳統美德教育計畫的制定與實施。依據中學生的思想素質特點及德育工作要求,學校制定切實可行的計畫,要求各年級、班級將“學”與“創”結合。“學”,既以英模、勞模為榜樣,又以優秀同學、夥伴為目標。“創”既爭創文明班、先進班,同時掀起創文明校園、樹立新形象的活動,培養學生主人公意識和集體協作的精神。

其三,教科處抓教師隊伍的建設。學校不定期組織教師共同學習,反覆宣傳傳統美德教育的目的、內容及時代意義,從而推動學校傳統美德教育的實施。

其四,總務處抓校園文化育人環境的創設。幾年來,在校園文化建設的硬體上下工夫。在校園內,匠心獨具地設計每一處“道德”教育點:校舍、教室、圖書 館、實驗樓、辦公樓井然有序;草地、花圃、石凳、錯落其間;“天道酬勤、志存高遠、溫故知新、明理、慎獨、知行、足下起”等名言佳句警句隨處可見。這種隱性教育的方式,不僅讓學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地受到傳統美德的薰陶,時時影響著學生自覺約束自己的言行,對教育者本身也是另一種形式的職業道德再教育,起到激勵和鞭策作用。

(二)“傳美”教

育與心理教育結合

所謂的心理教育,就是為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而進行的教育工作。心理教育與德、智、體、美、勞五育共同構成一個相互制約、相互滲透的辨證統一的關係。將傳美教育與心理教育結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傳美教育效果。

1、注重對青少年學生的心理分析,確保傳統美德教育的有的放矢。青少年時期的青少年可塑性大,最突出的特點是“向成熟發展”,因而向教育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依據高中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選擇主題、確定目標,分層遞進,因材施教。如:對高一新生注重尊師敬長的倫理道德的教育,而對高二、高三學生,圍繞愛國愛家的主題,激勵學生自覺以天下為己任,求索攻堅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樣即保證學校傳統美德教育的有序、合理,也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有步驟地熔鑄入學生的精神世界中。

3、重視心理諮詢與教育成效的關係,變“堵”為“導”,加強對學生前途理想、人生觀、世界觀的教育。為此,學校專門專門開闢了“心理諮詢交談室”,配備專職的心理輔導員。從而,開闢學校傳統美德教育的新途徑。

(三)“傳美”教育與學科教學的結合

學校實施傳統美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課堂教學的學科滲透,即通過各科教學把傳統美德教育內容滲透給學生的教育方法,把觀念的更新具體化,促進傳統美德教育與教學的結合。

1、 遵循現代教學原則,最佳化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

為引導學生樹立傳統美德意識,在教學中重視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學生道德形成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選擇適當的學科德育切入點,以直接滲透、間接滲透或重點滲透、隨機滲透等方式,達到傳統美德教育學科滲透“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