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工作意見淺談

(三)加強隊伍建設,實現師資配置基本均衡

1.深化中國小人事制度改革。縣教育部門要繼續推行義務教育學校校長和教師交流制度,安排縣城中國小校優秀校長、教師到農村學校任職、任教。要積極開展“送教下鄉”和城鄉學校之間、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結對子”幫扶活動。

2.建立完善教師補充錄用機制。嚴格實行教師資格準入制度,依法依規,嚴格程式,按崗位聘任教師。按照“空編必補、公開選聘、平衡學科”的原則,持續做好教師定期補充工作。根據寄宿制學校發展需要,逐步配齊心理健康教師和衛生保健、生活管理、炊事、安全保衛等非教學人員。新招聘教師全部補充到邊遠學校及薄弱學校,緩解農村教師年齡和學科結構不合理的現狀。

3.加強教師專業素養和教育教學能力建設。加強師德建設,引導廣大教師模範遵守《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縣教育部門要指導學校制定師德考核細則,強化師德考核,發揮考核結果的激勵導向作用,不斷提高全體教師師德水平。全面實施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工程,持續抓好中國小教師業務素質達標訓練工程和中國小教師教育技術套用能力培訓工作,通過集中培訓、送教上門、遠程培訓等形式,提高教師業務素質,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4.依法落實和保障教師工資等待遇。完善教職工收入分配製度,健全教職工績效考核辦法,調動教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四)關注和扶助弱勢群體,實現不同社會群體受教育機會基本均衡

1.保障流動人口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管理為主、以公辦學校為主的原則,安排進城務工人員子女“免試、就近”入學。要簡化入學手續,保證“同校同待遇”,確保每名適齡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使其在編班、入團(隊)、評模、受獎等各個方面享受公平的權利。

2.關愛留守兒童。建立完善由政府統籌、相關部門和農村基層組織齊抓共管和學校教職工、社會各界人士與留守兒童結對幫扶機制,讓留守兒童生活有著落、安全有保障、學習有成效,順利完成義務教育階段學業。

3.保障殘疾兒童少年接受義務教育。完善特殊教育管理機制,加大特殊教育教學改革力度,有效培養殘疾兒童、少年的生存和生活技能,全面提高特殊教育質量。

4.進一步做好家庭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建立有效的教育資助體系,逐步提高資助比例。健全困難群體學生專項檔案,完善跟蹤幫扶措施,不讓一個學生因為家庭經濟困難而失學。引導鼓勵社會各界資助貧困家庭學生,形成關愛貧困學生的良好氛圍。

(五)規範辦學行為,實現城鄉學生受教育機會基本均衡

1.提高課程開設質量。嚴格執行國家課程標準,開全、開足、開好各門課程,特別是開設好綜合實踐活動、研究性學習、音樂、體育、美術、信息技術課程。要上好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滿足學生個性和特長發展需要,著力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2.規範中國小辦學行為。義務教育階段不得舉辦或變相舉辦重點學校,不得舉行任何形式的入學選拔考試。按照“就近、劃片、免試”的原則,保證每個孩子就近接受義務教育。

3.鞏固提高普及水平。積極推行學籍信息化管理,建立健全“控輟保學”工作機制,明確目標責任,嚴格控制學生輟學,鞏固提升義務教育成果。國小在校生年鞏固率達到99%,國中在校生年鞏固率達到97%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