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績效如何評價

一、 自我評價的一般流程

自我評價應當是包括“評價、改進、創新和分享”的“學習循環”,即:通過評價、找到改進和創新的機會並排出優先次序,配置資源予以實施,並在獲得成效後組織內部分享、推廣,然後回到新一輪的“學習循環”。

1.領導承諾和評價準則培訓

首先,高層領導應明確對自我評價的主導責任,因為自我評價要求受評組織是活動的主體。同時還應當為高、中層領導和推行卓越績效評價準則骨幹人員安排導入培訓,為隨後的正式評價打下良好的基礎。

2.策劃和制定自我評價計畫

這一階段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確定進行自我評價的合適區域。自我評價的開展範圍既可以是整個組織,也可以是組織的一個部分,如一個部門、一個分廠等。

(2)選擇進行自我評價的過程。自我評價是針對過程和結果的,開始時可以選擇1~2個過程及其結果,做先導性試驗。

(3)界定自我評價涉及到的單位或部門。因為過程通常是跨部門的,所以應當根據所選擇的過程,來確定在對該過程中進行自我評價時需要哪些部門的配合。

(4)選擇內部評審員,建立自我評價組。評審員可來自質量、設計、生產、人力資源、企管、財務、市場及辦公室等部門。必要時聘請外部顧問參與、指導。

(5)制定自我評價的計畫和指導方針。包括評價時間、場所、評價內容和評審員分工安排。

3.實施自我評價

按照“評分要點”和“評分過程”的要求,逐項進行定性和定量的評價,確定優勢、改進機會以及分數,並提出綜合性的自評報告,列出最重要的優勢、最顯著的改進機會,編寫綜合性的自我評價報告,附上詳細的評分表。

組織可以按上述要求進行全面的詳細評價,也可以僅進行定性評價而不進行定量評分,僅輸出綜合報告而不編寫逐項的評語

組織可以基於現狀直接開展自我評價,也可以先組建材料編寫組,收集材料、數據,提出初稿,作為正式評價的依據和參考。

4.制定改進和創新計畫

在完成自我評價後,召開自我評價匯報後,向高層領導報告自我評價的過程和結果,討論以下幾個方面:

(1)組織的最重要優勢及鞏固措施,以及進一步發揚光大、分享、推廣和創新、變革的可能性;

(2)組織的最顯著改進機會和優先次序,以及如何配置人力物力資源,採取改進措施;

(3)卓越績效模式的下一步推進計畫。

5.實施改進和創新計畫

建立改進團隊,授予團隊許可權,並配置必要資源,實施改進和創新。這裡需要強調的是,自我評價本身只是一項分析和評價的活動,不會導致組織經營管理水平的提高。對於發現的待改進領域,如果不採取任何改進措施,則自我評價是無效的。因此,組織必須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改進和創新計畫,才能真正體現自我評價促進組織持續改進和創新,向著“卓越”目標邁進的特點。

6.分享、推廣改進和創新成果

跟蹤改進和創新計畫的實施進展,驗證改進和創新計畫的效果,並將行之有效的改進和創新實踐進行分享和推廣。

二、自我評價應注意的事項

1.確保高層領導的參與。高層領導可以協調各種資源的分配,起到模範作用和激勵其他人員。高層管理者的承諾可以使組織自我評價經受住許多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