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社員工工作的自我總結

有收穫。首先要從每天的編輯例會說起。幸運的很,初入報社,剛好趕上編輯例會制度的啟動,竊喜之餘,格外珍惜每一次總編輯耳提面命的機會,記錄下每一個品評要點。印象最深的是一些稿件的特殊處理,比如對一張毛驢車與寶馬車並行於大街上的圖片的講授。社長說:在現代都市裡,這種狀況是可遇而不可求的。遇到了,沒有處理好,就是資源浪費,就象對待一個杯子。大家都知道,一個杯子看起來很普通,可是從熔煉到成型到剖光再到成品,它需要很多個環節,需要工人付出很多的勞動。如果你走進一個製造杯子的車間,拿起一個成品的杯子當著工人的面摔到地上,碎了,工人的感覺,相信大家都能體會。新聞稿件就是個杯子。從發生、發現到成稿、上版,也需要一系列的過程,如果編輯沒有處理好,沒有發掘出它本身的價值,就象杯子的剖光,那和當著工人的面摔碎杯子沒有什麼區別,都是資源和勞動的浪費。就這張圖片而言,它可以有很多想像空間:寶馬與寶驢、城市與農村等等,都比眼下這個題目好……諸如此類,在場的人無不嘆服。

其次主任的指導。每天,把清樣交給主任的時刻也是我收穫最大的時刻,因為每一條稿件,從自己最初的判斷到最終定稿,再到主任的指點和修改,這期間的差別是一目了然的,也是最直接的。可以說,這是自我成長的最有效途徑。

最後是和周圍同事的交流。從一點不會蹣跚走來,我始終有一種嬰兒學步的感覺,於是乎格外留意別人版面的亮點。每每看到自己還不會的處理方法,就詢問或觀摩對方,直到自己也能熟練操作為止。

到現在,我已熟練掌握組版的流程、技術和技巧,在去年的版面評定中,我有十幾個版面被評為二等版,這對我來說,無疑是重要的肯定和鼓勵。無論怎樣,這段摸爬滾打的日子和它帶來的收穫和啟迪,我都將受益終生。

有期待。如果說,XX年我在晨報實現的是“馬斯洛需求理論”中的第一層:生存需要”(也稱生理需要),那么xx年年我將更進一步:實現“安全需要”,甚至“歸屬和愛的需要”。

《hlj晨報》是一個舞台,空間乃大;我不是一個弱者,而且夢想依然。只有用自己的所長,駕馭自己的所有,爭取自己的所盼,生活,才可能一步步不離陽光。xx年年,我將繼續彌補自己技術上的不足,加強對新聞的判斷和把握,多借鑑其他媒體的閃光之處,讓自己的技藝和水平更上一層樓。同時,及時為自己的大腦記憶體充電,多讀,多看,多問,多想,爭取在明年年終盤點時,能多一些成績,並徹底溶入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