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小綜合實踐活動目標在各年段具體實施的探究》課題研究報告

現在我們的評價方式靈活多樣,有口頭語言評價、書面評價、星級評價、表格評價、成長袋評價、網上自助評價;有自評、互評、師評、家長評。真正地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做到既關注過程又兼顧結果,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評價,讓評價真正成為一個發展的過程。

(四)在課題組制度建設上

綜合實踐不是校本課程,但是依託校本開發的管理和機制。教研不是口號,其真正有效的開展,需要有一定的體制和機制的保障。

1、定時間、定地點,定主題的研討。規定每雙周二下午2-3節全部課題組教師集中多媒體教室進行專題教研。教研的內容主要有:圍繞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開展主題教研、觀看課堂教學錄像和專家講評,教師的專題講座,集中的課堂觀摩與交流等。

2、採用在職培訓。對綜合實踐課題組的教師進行信息技術的培訓,組織對大學課程《教育科學研究方法與原理》進行的學習,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為指導學生奠定基礎。

3、量化評估與精神激勵相結合。期初每位實驗老師必須制定本學期的實施計畫、活動檯曆、活動設計,每學期最少要提供一堂校級公開觀摩課,要有教案,課堂實錄、反思。期末對整學期進行回顧和總結,提交學生在活動過程中的有價值性的資料,課題組用《養正中心國小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學期成果考核表》來評價和考核教師的工作,肯定有突出成效的教師,推選在課題組中作講座。

總之,通過三年的課題研究,我校綜合實踐活動經歷了一次次成功的探索,迎來了萬紫千紅的春天,真正地與新課改走到—起。成績只能說明過去,未來從今天開始。今後,綜合實踐活動的常態化實施,我校仍將風雨兼程,保持著旺盛的熱情,弘揚科研精神,不斷學習,不斷實踐,不斷思考,不斷創新,不斷追求,力爭再創另一個新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