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觀漢記》東觀漢記卷二

〔八〕 “陽對曰”,四庫全書考證云:“按東觀為本朝之史,不應稱帝名,當屬後人所加。”

〔九〕 “年”,此字原無,類聚卷一二引有,今據增補。

〔一0〕“三歲進爵為王”,原無“ 進”字,類聚卷一二引有,今據增補。范曄後漢書明帝紀云:“建武十五年封東海公,十七年進爵為王。”

〔一一〕“容貌壯麗”,書鈔卷一引此一句。

〔一二〕“親密九族”,書鈔卷六引此一句。

〔一三〕“詔廢郭皇后”,原無“詔 ”字,類聚卷一二引有,今據增補。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十七年載:“冬十月辛巳,廢皇后郭氏為中山太后,立貴人陰氏為皇后。”

〔一四〕“以上為皇太子”,此句類聚卷一二引作“上以東海王立為皇太子”。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建武十九年載:“六月戊申,詔曰:‘春秋之義,立子以貴。東海王陽,皇后之子,宜承大統。皇太子彊,崇執謙退,願備藩國。父子之情,重久違之。其以彊為東海王,立陽為皇太子,改名莊。”

〔一五〕“治尚書”,范曄後漢書明帝紀云:“師事博士桓榮,學通尚書。”桓榮傳云:“ 建武十九年,年六十餘,始辟大司徒府。時顯宗始立為皇太子,選求明經,乃擢榮弟子豫章何湯為虎賁中郎將,以尚書授太子。世祖從容問湯本師為誰,湯對曰:‘ 事沛國桓榮。’帝即召榮,令說尚書,甚善之。拜為議郎,賜錢十萬,入使授太子。”

〔一六〕“四”,原作“九”,聚珍本同。書鈔卷一二、類聚卷一二、唐類函卷二五引作“ 四”,今據改。

〔一七〕“無所不照”,此句以上一段文字,聚珍本據各書所引連綴為“孝明皇帝諱陽,一名莊,世祖之中子也。建武四年夏五月甲申,帝生,豐下銳上,項赤色,有似於堯。世祖以赤色名之曰陽。幼而聰明睿智,容貌莊麗,十歲通春秋,推誠對,師傅無以易其辭。母光烈皇后初讓尊位為貴人,故帝年十二以皇子立為東海公。時天下墾田皆不實,詔下州郡檢覆,百姓嗟怨,州郡各遣使奏其事。世祖見陳留吏牘上有書曰:‘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因詰吏,吏抵言於長壽街得之。世祖怒。時帝在幄後曰:‘吏受郡敕,當欲以墾田相方耳。’世祖曰:‘即如此,何故言河南、南陽不可問?’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世祖令虎賁詰問,乃首服,如帝言。遣謁者考實,具知奸狀,世祖異焉。數問以政議,應對敏達,謀謨甚深,溫恭好學,敬愛師傅,所以承事兄弟,親密九族,內外周洽。世祖愈珍帝德,以為宜承先序。十七年冬十月,詔廢郭皇后,立陰貴人為皇后。帝進爵為王,十九年,以東海王立為皇太子,治 尚書,備師法,兼通九經,略舉大義,略覽群書,以助術學,無所不照”。其中“時天下墾田皆不實”至“具知奸狀”一段文字,系綜合類聚卷一六,御覽卷一九五、卷六0六所引輯錄。據范曄後漢書劉隆傳,此段文字當出東觀漢記劉隆傳,今從顯宗孝明皇帝紀中刪去,移入劉隆傳。

〔一八〕“中元二年二月”,“元” 字原誤作“平”,聚珍本尚不誤,今據改正。“年”字下聚珍本有“春”字。據范曄後漢書光武帝紀,世祖光武帝卒於中元二年春二月戊戌。

〔一九〕“皇太子即位”,“皇”字下原有“後”字,顯系衍文,今刪去。

〔二0〕“帝即祚”,此句至“莫能仰視”,諸句原無,御覽卷四一一引,今據增補。原無 “帝”字,據文義補入。初學記卷一七引云:“明帝,光武第四子,陰後所生。即祚,長思慕,至逾年正月,當謁原陵,夢先帝、太后如平生歡。朝率百官上陵,上伏御床視太后鏡奩中物,感動悲涕,令易脂澤妝具,左右皆泣,莫敢仰視。”字句稍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