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 查帳目奉札謁銀行 借名頭斂錢開書局


正談論間,代理過江西鹽道的蔡智庵因與朱禮齋、翁信人扳談,彼此問起“貴姓、台甫”。朱禮齋回答之後,又從靴頁子裡掏出一張“申報”,上面刻著分發人員名單,便指著一行說道:“上月引見分發的這湖南道朱議孫就是兄弟。”蔡智庵自以為曾經拿過印把子的人,自然目空一切。誰知翁信人也只是不理他。只有王慕善替他亂吹說:“這位朱大人,學問經濟,名重一時。這回晉京引見,上頭聖眷極好,不日就要放缺的。”蔡智庵不等他說完,急於替自己表揚道:“現在皇上很留心吏治,所以我們敝省撫憲陸大中丞委派兄弟代理鹽道的摺子上頭特地帶加了四個字的考語。諸位要曉得,代理的時候雖短,有得代理就會署事,有得署事就會補缺。同是一樣候補道,盡有候補了幾十年,一回印把子拿不到的多著哩。”王慕善聽了,不勝傾倒。這時候,朱禮齋已經問過翁信人的“貴班”,翁信人說是“候選道”。蔡智庵道:“信翁要做事情,何不分發到省?不要說補缺,就是像兄弟代理過一次,到底多了一副官銜牌,說起來名氣也好聽些。”翁信道:“我不過在這裡做做生意,本來算不得什麼,不過常常要同你們諸位在一塊兒,所以不得不捐個道台裝裝場面。我這道台,名字叫做‘上場道台’:見了你們諸位道台在這裡,我也是道台;如果見起生意人來,我還做我的一品大百姓。”翁信人一面說,一面端起酒杯來一連喝了五大鐘,也微微的有了點酒意。蔡智庵被他說的頓口無言,朱禮齋也做聲不得。
申義甫大善士便提起:“刷印善書一節,直是關係人心風俗的一件事情。明天小兒到北邊,可以叫他帶幾十部去順便送送人,也算得一樁善舉。”王慕善道:“小侄這爿書局所出的書,有諸位老伯、諸位憲台提倡,不愁沒有銷路。但是吃本利害.小侄自己一個錢的薪水不支,以及天天到局裡辦公事,什麼馬車錢,包車夫,還有吃的香菸、茶葉,都是小侄自己貼的。真正是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如此謹慎,每月還要墊得五六百塊。什麼朋友薪水,刻板刷印的工錢,以及紙張等類,沒有一項少得來的。上回南京藩台到這裡,小侄前去叩見,顧他老人家美意,允話各項善書每種要一千部,札派各府、州、縣代為分銷。將來這筆書價,就在他們養廉銀子①里扣回,卻是再好沒有。不過目下要墊本印書,至少非四五千金不辦,所以小侄要求諸位老伯、諸位憲台替小侄想個法兒,支持過去。將來少則三月,多則五月,各府、州、縣書價領到之後,一定本利同歸。小侄是決不食言的。”
①養廉銀子:清制:官吏於常俸之外按職務等級每年另給銀錢。
當下各位道台聽了他的話,你望望我,我望望你,一句話也沒有。到底朱禮齋慷慨,首先創議,助銀王百兩。王慕善立刻請安,“謝大人提倡。”跟手宋子仁說了聲:“兄弟只好勉竭棉力,捐一百銀子,附附驥的了。”蔡智庵是向來吝嗇的,不肯自己拿錢,卻替王慕善出主意,說道:“這件事情,我們盡力幫一千,幫八百,在我們已經出了一身大汗;然而缺少還多,於是仍屬無濟。兄弟有個愚見,不知申義翁以為如何?”申大善士忙要請教。蔡智庵道:“所有各省賑捐銀子都在義翁手裡,無非是存在莊上生息。現在兄弟做箇中人,求義翁撥借王大哥五千,利錢或照莊拆,就是多點也不妨。將來書價領到,本利雙還。一則成全了善舉,二來義翁又可多收幾個利錢,豈不公私兩便?”宋子仁也幫著勸說,連稱“智翁所言極是……”。王慕善聽得心花都開。只見申大善士連連搖頭道:“使不得!使不得!這筆賑捐銀子,自從先曾祖存到如今,已有八十多年,是從來沒有人提過。如今五千金雖然為數不多,王大哥非荒唐之人,兄弟亦沒有什麼不放心。但是此例一開,人人都好來借。借的多了,都像王大哥這樣謹慎的人是不打緊;設有差池,這筆款子誰來歸還?所以兄弟這個不能出借的苦衷,還求諸公原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