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常識》國學簡介

至此,“國學”一詞在中國也完成了由“國家設立的學校”向“我國固有的文化、學術”意義的轉變。

章太炎在其《國學概論》中稱:國學之本體是經史非神話、經典諸子非宗教、歷史非小說傳奇;治國學之方法為辨書記的真偽、通國小、明地理、知古今人情的變遷及辨文學套用。

吳宓認為:“茲所謂國學者,乃指中國學術文化之全體而言”;

胡適則認為:“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文化歷史,都是我們的‘國故’;研究這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學問,就是‘國故學’,省稱為國學”。胡適由於當年在學術界的地位很高,因此他的觀點影響範圍最廣。現代一般人對“國學”的理解,大多沿革於胡適。

現在,國學又可稱國故,可譯“GuoXue”(音譯)、“Sinology”(意譯,指中國學,漢學,因無別於漢族學而有爭議)。狹義的是指以儒學為主的中華傳統思想文化與學術,包括古代諸子百家。廣義主要是根據胡適:“中國的一切過去的歷史文化”的說法而拓展外延和內涵,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涵蓋(兩漢)經學、(魏晉)玄學、(隋唐)佛學、(宋明)理學和同時期的漢賦、六朝駢文、唐宋詩詞、元曲與明清小說並歷代史學等一套特有而完整的文化、學術體系,構成了恢弘的經、史、子、集四部。因此,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優秀文化和學術成就,包括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另外國學還指學府,如太學、國子監。國學也是一門學問,興起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20年代始盛。簡而言之,國學,就是中國學,就是中國優秀的傳統文明。

目前汕頭大學王富仁教授提出了“新國學”概念,他認為新國學就是適應當代中國學術發展的需要提出來的,“新國學倡導中華文化的整體觀念,說胡適很行,同樣也不否認魯迅的偉大,各種文化的對立不要看得那么重,每個部分都是不可缺少的”,它視中國文化為一個結構整體,是包括中國古代學術和中國現當代學術在內的中國學術的總稱。“新國學強調的就是:政治、經濟、文化是一個整體,誰也缺少不了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