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漢書》卷五十五 章帝八王列傳第四十五



梁冀惡清河名,明年,乃改為甘陵。梁太后立安平孝王子經侯理為甘陵王,奉孝德皇祀,是為威王。

理立二十五年薨,子貞王定嗣。

定立四年薨,子獻王忠嗣。黃巾賊起,忠為國人所執,既而釋之。靈帝以親親故,詔復忠國。忠立十三年薨,嗣子為黃巾所害,建安十一年,以無後,國除。

濟北惠王壽,母申貴人,潁川人也,世吏二千石。貴人年十三,入掖庭。壽以永元二年封,分太山郡為國。和帝遵肅宗故事,兄弟皆留京師,恩寵篤密。有司請遣諸王歸藩,不忍許之,及帝崩,乃就國。永初元年,鄧太后封壽舅申轉為新亭侯。壽立三十一年薨,自永初己後,戎狄叛亂,國用不足,始封王薨,減賻錢為千萬,布萬區;嗣王薨五百萬,布五千匹。時,唯壽最尊親,特賻錢三千萬,布三萬匹。

子節王登嗣。永寧元年,封登弟五人為鄉侯,皆別食太山邑。

登立十五年薨,子哀王多嗣。

多立三年薨,無子。永和四年,立戰鄉侯安國為濟北王,是為釐王。

安國立七年薨,子孝王次嗣。本初元年,封次弟猛為亭侯。次九歲喪父,至孝。建和元年,梁太后下詔曰:"濟北王次以幼年守藩,躬履孝道,父沒哀慟,焦毀過禮,草廬土席,衰杖在身,頭不批沐,體生瘡腫。諒暗已來二十八月,自諸國有憂,未之聞也,朝廷甚嘉焉。《書》不云乎:'用德章厥善。'《詩》云:'孝子不匱,永錫爾類。'今增次封五千戶,廣其土字,以尉孝子惻隱之勞。"

次立十七年薨,子鸞嗣。鸞薨,子政嗣。政薨,無子,建安十一年,國除。

河間孝王開,以永元二年封,分樂成、勃海、涿郡為國。延平元年就國。開奉遵法度,吏人敬之。永寧元年,鄧太后封開子翼為平原王,奉懷王勝祀;子德為安平王,奉樂成王黨祀。

開立四十二年薨,子惠王政嗣。政傲佷,不奉法憲,順帝以侍御史吳郡沈景有強能稱,故擢為河間相。景到國謁王,王不正服,箕踞殿上。侍郎贊拜,景峙不為禮。問王所在,虎賁曰:"是非王邪?"景曰:"王不服,常人何別!今相謁王,豈謁無禮者邪!"王慚而更服,景然後拜。出住宮門外,請王傅責之曰:"前發京師,陛下見受詔,以王不恭,使相檢督。諸君空受爵祿,而無訓導之義。"因奏治罪,詔書讓政而詰責傅。景因捕諸奸人上案其罪,殺戮尤惡者數十人,出冤獄百餘人。政遂為改節,悔過自修。陽嘉元年,封政弟十三人皆為亭侯。

政立十年薨,子貞王建嗣。建立十年薨,子安王利嗣。利立二十八年薨,子陔嗣。陔立四十一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

蠡吾侯翼,元初六年鄧太后征濟北、河間王諸子詣京師,奇翼美儀容,故以為平原懷王后焉。留在京師。歲余,太后崩。安帝乳母王聖與中常侍江京等譖鄧騭兄弟及翼,雲與中大夫趙王謀圖不軌,窺覦神器,懷大逆心。貶為都鄉侯,遣歸河間。翼於是謝賓客,閉門自處。永建五年,父開上書,願分蠡吾縣以封翼,順帝從之。

翼卒,子志嗣,為大將軍梁冀所立,是為桓帝。梁太后詔追尊河間孝王為孝穆皇,夫人趙氏曰孝穆後,廟曰清廟,陵曰樂成陵;蠡吾先侯曰孝崇皇,廟曰列廟,陵曰博陵。皆置令、丞,使司徒持節奉策書、璽綬,祠以太牢。建和二年,更封帝弟都鄉侯碩為平原王,留博陵,奉翼後。尊翼夫人馬氏為孝崇博園貴人,以涿郡之良鄉、故安,河間之蠡吾三縣為湯沐邑。碩嗜酒,多過失,帝令馬貴人領王家事。建安十一年,國除。

解瀆亭侯淑,以河間孝王子封。淑卒,子萇嗣。萇卒,子宏嗣,為大將軍竇武所立,是為靈帝。建寧元年,竇太后詔追遵皇祖淑為孝元皇,夫人夏氏曰孝元後,陵曰敦陵,廟曰靖廟;皇考長為孝仁皇,夫人董氏為慎園貴人,陵曰慎陵,廟曰奐廟。皆置令、丞,使司徒持節之河間奉策書、璽綬,祠以太守,常以歲時遣中常侍持節之河間奉祠。

熹平三年,使使拜河間安王利子康為濟南王,奉孝仁皇祀。

康薨,子贇嗣,建安十二年,為黃巾賊所害。子開嗣,立十三年,魏受禪,以為崇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