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花緣》紫衣女殷勤問字 白髮翁傲慢談文

多九公道:“不知二位才女可有見教?老夫於學問一道,雖未十分精通,至於眼前文義 ,粗枝大葉,也還略知一二。”紫衣女子聽了,因欠身道:“婢子向聞天朝為人文淵藪,人 才之廣,自古皆然。大賢世居大邦,見多識廣,而且榮列膠庠,自然才貫二酉,學富五車了 。婢子僻處海隅,賦性既鈍,兼少見聞,於先聖先賢經書之旨,每每未能窺尋其端。蘊疑既 久,問字無由。今欲上質高賢,又恐語涉淺陋,未免‘以莛叩鐘’,自覺唐突,何敢冒昧請 教!”多九公忖道:“據這女子言談倒也不俗,看來書是讀過幾年的。可惜是個幼年女流, 不知可有一二可談之處。如稍通文墨,今同外國黑女談談,倒也是段佳話。必須用話引他一 引,只要略略懂得文墨,就可慢慢談了。”因說道:“才女請坐,休得過謙。老夫雖忝列膠 庠,素日餬口四方,未能博覽,惟幼年所讀經書,尚能略知一二,其餘荒疏日久,已同隔世 。才女有何下問,請道其詳。倘有所知,無不盡言。”唐敖道:“我們都是拋了書本,荒疏 多年,誠恐下問,見識不到,尚望指教。”多九公聽見“指教”二字,鼻中不覺哼了一聲, 口雖不言,心中忖道:“他們不過海外幼女,腹中學問可想而知,唐兄何必如此過謙,未免 把他看的過高了。”

只見紫衣女子又立起道:“婢子聞得讀書莫難於識字,識字莫難於辨音。若音不辨,則 義不明。即如經書所載‘敦’字,其音不一。某書應讀某音,敝處未得高明指教,往往讀錯 ,以致後學無所適從。大賢旁搜博覽,自知其詳了?”多九公道:“才女請坐。按這‘敦’ 字在灰韻應當讀堆。《毛詩》所謂‘敦彼獨宿’;元韻音[忄+敦],《易經》‘敦臨吉’ ;又元韻音豚,《漢書》‘敦煌,郡名’;寒韻音團,《毛詩》‘敦彼行葦’;蕭韻音雕, 《毛詩》‘敦弓既堅’;軫韻者準,《周禮》‘內宰出其度量敦制’;阮韻音遁,《左傳》 ‘謂之渾敦’;隊韻音對,《儀禮》‘黍稷四敦’;願韻音頓,《爾雅》‘太歲在子曰困敦 ’;號韻音導,《周禮》所謂‘每敦一幾’。除此十音之外,不獨經傳未有他音,就是別的 書上也就少了。幸而才女請教老夫,若問別人,只怕連一半還記不得哩。”紫衣女子道:“ 婢子向聞這個‘敦’字倒象還有吞音、儔音之類。今大賢言十音之外,並無別音,大約各處 方音不同,所以有多寡之異了。”多九公聽見還有幾音。因剛才話已說滿,不好細問,只得 說道:“這些文字小事,每每一字數音甚多,老夫那裡還去記他。況記幾個冷字,也算不得 學問。這都是小孩子的功課。若過於講究,未免反覺其醜。可惜你們都是好好質地,未經明 人指教,把工夫都錯用。”紫衣女子聽罷,又說出一段話來。 未知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