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史》卷五十一 志第三十二



武舉,嘗設於皇統時,其制則見於《泰和式》,有上中下三等。能挽一石力弓,以重七錢竹箭,百五十步立貼,十箭內,府試欲中一箭,省試中二箭,程試中三箭。又遠射二百二十步垛,三箭內一箭至者。又百五十步內,每五十步設高五寸、長八寸臥鹿二,能以七斗弓、二大鑿頭鐵箭馳射,府試則許射四反,省試三反,程試二反,皆能中二箭者。又百五十步內,每三十步,左右錯置高三尺木偶人戴五寸方板者四,以槍馳刺,府試則許馳三反,省試二反,程試三反,左右各刺落一板者。又依蔭例問律一條,又問《孫》、《吳》書十條,能說五者,為上等。凡程試,若一有不中者,皆黜之。若射貼弓八斗,遠射二百一十步,射鹿弓六斗,《孫》、《吳》書十條通四,為中等。射貼弓七斗,遠射二百五步,射鹿弓五斗,《孫》、《吳》書十條通三,為下等。解律、刺板,皆欲同前。凡不知書者,雖上等為中,中則為下。凡試中中下,願再試者聽。舊制,就試上等不中,不許再試中下等。泰和元年,定製,不分舊等,但從所願,試中則以三等為次。二年,省奏:“武舉程式當與進士同時,今年八月府試,欲隨路設考試所,臨期差官,恐以創立未見應試人數,遂權令各處就考之。”宣宗貞祐三年,同進士例,賜敕命章服。時以隨處武舉入試者,自非見居職任及已用於軍前者,令郡縣盡遣詣京師,別為一軍,以備緩急。其被薦而未授官者,亦量材任之。元光二年,東京總帥紇石烈牙吾塔言:“武舉入仕,皆授巡尉軍轄,此曹雖善騎射,不歷行陣,不知軍旅,一旦臨敵,恐致敗事。乞盡括付軍前為長校,俟有功則升之。”宰臣奏:“國家設此科與進士等,而欲盡置軍中,非獎進人材之道。”遂籍丁憂、待闕、去職者付之。

試學士院官。大定二十八年,敕設科取士為學士院官。禮部下太常,按唐典,初入學士院例先試,今若於進士已仕者,以隨朝六品,外路五品職事官薦,試製詔誥等文字三道,取文理優者充應奉。由是翰苑之選為精。明昌五年,以學士院撰文字人少,命尚書省訪有文采者勾取權試之。

凡司天台學生,女直二十六人,漢人五十人,聽官民家年十五以上,三十以下試補。又三年一次,選草澤人試補。其試之制,以《宣明歷》試推步,及《婚書》、《地理新書》試合婚、安葬,並《易》筮法,六壬課、三命五星之術。凡醫學十科,大興府學生三十人,余京府二十人,散府節鎮十六人,防禦州十人,每月試疑難,以所對優劣加懲勸,三年一次試諸太醫,雖不系學生,亦聽試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