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貞觀十四年,遣使來朝。大曆三年、四年皆遣使朝貢。元和十年,遣使獻僧祗僮五人、鸚鵡、頻伽鳥並異種名寶。以其使李訶內為果毅,訶內請回授其弟,詔褒而從之。十三年,遣使進僧祗女二人、鸚鵡、玳瑁及生犀等。

墮和羅國,南與盤盤、北與迦羅舍佛、東與真臘接,西鄰大海。去廣州五月日行。貞觀十二年,其王遣使貢方物。二十三年,又遣使獻象牙、火珠,請賜好馬,詔許之。

墮婆登國,在林邑南,海行二月,東與訶陵、西與迷黎車接,北界大海。風俗與訶陵略同。其國種稻,每月一熟。亦有文字,書之於貝多葉。其死者,口實以金,又以金釧貫於四肢,然後加以婆律膏及龍腦等香,積柴以燔之。貞觀二十一年,其王遣使獻古貝、象牙、白檀,太宗璽書報之,並賜以雜物。

東謝蠻,其地在黔州之西數百里,南接守宮獠,西連夷子,北至白蠻。土宜五穀,不以牛耕,但為畲田,每歲易。俗無文字,刻木為契。散在山洞間,依樹為層巢而居,汲流以飲。皆自營生業,無賦稅之事。謁見貴人,皆執鞭而拜;有功勞者,以牛馬銅鼓賞之。有犯罪者,小事杖罰之,大事殺之,盜物倍還其贓。婚姻之禮,以牛酒為聘。女婦夫家,皆母自送之。女夫慚,逃避經旬乃出。宴聚則擊銅鼓,吹大角,歌舞以為樂。好帶刀劍,未嘗舍離。丈夫衣服,有衫襖大口褲,以綿綢及布為之。右肩上斜束皮帶,裝以螺殼、虎豹猿狖及犬羊之皮,以為外飾。坐皆蹲踞。男女椎髻,以緋束之,後垂向下。其首領謝元深,既世為酋長,其部落皆尊畏之。謝氏一族,法不育女,自雲高姓不可下嫁故也。

貞觀三年,元深入朝,冠烏熊皮冠,若今之髦頭,以金銀絡額,身披毛帔,韋皮行滕而著履,中書侍郎顏師古奏言:"昔周武王時,天下太平,遠國歸款,周史乃書其事為《王會篇》。今萬國來朝,至於此輩章服,實可圖寫,今請撰為《王會圖》。"從之。以其地為應州,仍拜元深為刺史,隸黔州都督府。又有南謝首領謝強,與西謝鄰,共元深俱來朝見,為南壽州刺史。後改為莊州。

貞元十三年正月,西南蕃大酋長、正議大夫、檢校蠻州長史,繼襲蠻州刺史,資陽郡開國公、賜紫金魚袋宋鼎,左右大首領、朝散大夫、前檢校邛州刺史、賜紫金魚袋謝汕,左右大首領、繼襲攝蠻州巴江縣令、賜紫金魚袋宋萬傳,界首子弟大首領、朝散大夫、牂州錄事參軍謝文經。黔中經略招討觀察使王礎奏:"前件刺史,建中三年一度朝貢,自後更不許隨例入朝。今年懇訴稱州接牂牁,同被聲教,獨此排擯,竊自慚恥,謹遣隨牂牁等朝賀。伏乞特賜優諭,兼同牂牁刺史授官。其牂牁兩州,戶口殷盛,人力強大,鄰側諸蕃,悉皆敬憚。請比兩州每年一度朝貢,仍依牂牁輪環差定,並以才幹位望為眾推者充。"敕旨曰:"宋鼎等已改官訖,余依舊。"

西趙蠻,在東謝之南,其界東至夷子,西至昆明,南至西洱河。山洞阻深,莫知道里。南北十八日行,東西二十三日行。其風俗物產與東謝同。首領趙氏,世為酋長。有戶萬餘。貞觀三年,遣使入朝。二十一年,以其地置明州,以首領趙磨為刺史。

牂牁蠻,首領亦姓謝氏。其地北去兗州一百五十里,東至辰州二千四百里,南至交州一千五百里,西至昆明九百里。無城壁,散為部落而居。土氣鬱熱,多霖雨。稻粟再熟。無徭役,唯征戰之時,乃相屯聚。刻木為契。其法:劫盜者二倍還贓;殺人者出牛馬三十頭,乃得贖死,以納死家。風俗物產,略與東謝同。其首領謝龍羽,大業末據其地,勝兵數萬人。

武德三年,遣使朝貢,授龍羽牂州刺史,封夜郎郡公。貞觀四年十二月,遣使朝貢。開元十年閏五月,大酋長謝元齊死,詔立其嫡孫嘉藝襲其官封。二十五年,大酋長趙君道來朝,且獻方物,大曆中、貞元初,數遣使朝貢。七年二月,授其酋長趙主俗官,以其歲初朝貢不絕,褒之也。自七年至十八年,凡五遣使來。

元和三年五月敕:"自今以後,委黔南觀察使差本道軍將充押領牂牁、昆明等使。"四年正月,遣使來朝。是月,遣中使魏德和領其使,並齎國信物,降璽書賜其王焉。七年、九年、十一年,凡三遣使來。其年十二月,又遣使來賀正。長慶中,亦朝貢不絕。寶曆元年十二月,遣使謝良震來朝。太和五年至會昌二年,凡七遣使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