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七 列傳第一百四十七



其明年正月,異牟尋使其子閣勸及清平官等與佐時盟於點蒼山神祠。盟書一藏於神室,一沉於西洱河,一置祖廟,一以進天子。閣勸即尋夢湊也。鄭回見佐時,多所指導,故佐時探得其情。乃請牟尋斬吐蕃使數人,以示歸唐。又得其吐蕃所與金印。牟尋尋遣佐時歸,仍刻金契以獻。閣勸賦詩以餞之。牟尋乃去吐蕃所立帝號,私於佐時,請復南詔舊名。佐時與盟訖,留二旬有六日而歸。

初,吐蕃因爭北庭,與回鶻大戰,死傷頗眾。乃徵兵於牟尋,須萬人。牟尋既定計歸我,欲因徵兵以襲之。乃示寡弱,謂吐蕃曰:"蠻軍素少,僅可發三千人。"吐蕃少之,請益至五千,乃許。牟尋遽遣兵五千人戍吐蕃,乃自將數萬踵其後,晝夜兼行,乘其無備,大破吐蕃於神川。遂斷鐵橋,遣使告捷。且請韋皋使閱其所虜獲及城堡,以取信焉。時韋皋上言:"牟尋收鐵橋已來城壘一十六,擒其王五人,降其眾十餘萬。"以祠部郎中兼御史中丞袁滋持節冊南詔,仍賜牟尋印,鑄用黃金,以銀為窠,文曰:"貞元冊南詔印。"先是,韋皋奏南詔前遣清平官尹仇寬獻所受吐蕃印五,二用黃金,今賜請以黃金,從蠻夷所重,傳示無窮。從皋之請也。

十年八月,遣使蒙湊羅棟及尹仇寬來獻鐸槊、浪人劍及吐蕃印八紐。湊羅棟,牟尋之弟也,錫賚甚厚,以尹仇寬為檢校左散騎常侍,余各授官有差。俄又封尹仇寬為高溪郡王。十一年三月,遣清平官尹輔酋隨袁滋來朝。又得先沒蕃將衛景升、韓演等,並南詔所獲吐蕃將帥俘馘百人至京師。湊羅棟歸國,在道而卒,贈右散騎常侍。授尹輔酋檢校太子詹事兼御史中丞,余亦差次授官。又降敕書賜異牟尋及子閣勸,清平官鄭回、尹仇寬等各一書,書左列中書三官宣奉行,復舊制也。九月,異牟尋遣使獻馬六十匹。

十二年,韋皋於雅州會野路招收得投降蠻首領高萬唐等六十九人,戶約七千,兼萬唐等先受吐蕃金字告身五十片。十四年,異牟尋遣酋望大將軍王丘各等賀正,兼獻方物。十九年正月旦,上御含元殿受南詔朝賀。以其使楊鏌龍武為試太僕少卿,授黎州廓清道蠻首領襲恭化郡王劉志寧試太常卿。二十年,南詔遣使朝貢。

元和二年八月,遣使鄧傍傳來朝,授試殿中監。三年十二月,以異牟尋卒,廢朝三日。四年正月,以太常少卿武少儀充弔祭使,仍冊牟尋之子驃信苴蒙閣勸為南詔王,仍命鑄"元和冊南詔印"。七年十月,皆遣使朝貢。

十一年五月,以龍蒙盛卒,廢朝三日。遣使來請冊立其君長。以少府少監李銑充冊立弔祭使,左贊善大夫許堯佐副之。十二年至十五年,比年遣使來朝,或年內二三至者。

寶曆三年,大和元年,亦遣使來。三年,杜元穎鎮西川,以文儒自高,不練戎事。南蠻乘我無備,大舉諸部入寇。牧守屢陳,亦不之信。十一月,蜀川出軍與戰,不利。陷我邛州,逼成都府,入梓州西郭,驅劫玉帛子女而去。上聞之,大怒,再貶元穎為循州司馬。

明年正月,其王蒙嵯顛以表自陳請罪,兼疏元穎過失。國家方事柔遠,尋釋其罪,復遣使來朝。五年、八年,亦遣使來貢方物。開成四年、五年,會昌二年,皆遣使來朝。

驃國,在永昌故郡南二千餘里,去上都一萬四千里。其國境,東西三千里,南北三千五百里。東鄰真臘國,西接東天竺國,南盡溟海,北通南詔些樂城界,東北拒陽苴咩城六千八百里。往來通聘迦羅婆提等二十國,役屬者道林王等九城,食境土者羅君潛等二百九十部落。

其王姓困沒長,名摩羅惹。其國相名摩訶思那。其王近適則舁以金繩床,遠適則乘象。嬪妹甚眾,常數百人。其羅城構以塼甃,周一百六十里,濠岸亦構塼,相傳本是舍利佛城。城內有居人數萬家,佛寺百餘區。其堂宇皆錯以金銀,塗以丹彩,地以紫鑛,覆以錦罽。其俗好生惡殺。其土宜菽粟稻粱,無麻麥。其理無刑名桎梏之具,犯罪者以竹五十本束之,復犯者撻其背,數止五,輕者止三,殺人者戮之。男女七歲則落髮,止寺舍,依桑門,至二十不悟佛理,乃復長發為居人。其衣服悉以白赩為朝霞,繞腰而已。不衣繒帛,雲出於蠶,為其傷生故也。君臣父子長幼有序。華言謂之驃,自謂突羅成闍婆,人謂之徒里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