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大帝(第三卷玉宇呈祥)》第十三章 治黃淮建樹不世業 系情索求結百代緣

  第十三章 治黃淮建樹不世業 系情索求結百代緣
舉世矚目的博學鴻儒科終於開考了。這天是康熙十八年三月十九日,天色剛亮,前來應試的鴻儒們便齊集太和門,黑鴉鴉跪了一地。老總管太監張萬強,端立太和殿門口,靜等康熙駕臨。
忽然一陣景陽鐘鳴,靜鞭三聲,天街上傳來細細鼓樂之聲。不一會兒,便見康熙乘三十六人抬著的鑾輿從保和殿後邊迤邐而來,直至太和殿門前,方才下來。張萬強一聲高呼:“萬歲爺駕到!”立時肅穆寂靜。
康熙下了乘輿,卻不急於進殿,在晨陽中舒展了一下身子,深深吸了兩口略帶寒意的空氣,漫步踱著,先看了看巍峨壯觀的太和殿。經過幾個月的修飾,這裡已是煥然一新,靈龜、香鼎、仙鶴、瑞獸腹中早燃上了百合香,霧靄繚繞;品級山旁八對象、駱駝依次肅立,背上的寶瓶燦然生光。這一切真給人一種“紫氣蒸騰”的感覺。康熙見檻柱上有新書的對聯,便踱過去,默默地讀著。康熙知道這是高士奇的手筆,文辭氣勢無可挑剔,筆勢莊重矯健有神,不禁點頭一笑。
康熙一動不動,用目光掃視著廣闊的大殿,選進的鴻儒們也都伏地靜聽聖諭。這道詔諭,從徵召他們之日,已聽過了幾遍,但今日當著這位二十八歲的青年帝王莊嚴開讀,更有一種崇高的神聖感,詔書讀完,眾人齊聲叩答:
“謝萬歲隆恩!”
康熙聲音很洪亮,他開口了:“眾卿!國家掃平三藩逆亂,武事漸彌,文運興起。望爾等倡明聖道,各展所學,不負朕親試的諄諄之意。”康熙說完,便有鴻臚寺正卿佛綸閃出班外,用金盤捧著一張攤開了的黃絹,躬身上前。康熙提起朱筆在絹上一揮而就,寫下了一賦一詩兩道題目。佛綸退下來將絹又捧給明珠,著熊賜履、索額圖、明珠率鴻儒們至體仁閣擬卷,已時繳上,午時在體仁閣賜宴。
這是殿試,自古以來,文人學士,都不曾有過的特殊待遇。人們立時一陣興奮,互相交換著熱烈的目光,帶著難以形容的激動心情循禮退下。康熙方下了龍座,招手叫過穆子煦來問道:“昨日傳旨叫靳輔遞牌子進來,不知道來了沒有?”
穆子煦忙笑道:“方才奴才侍候主子來太和殿,瞧見靳輔跪在乾清宮外候旨呢!”
“叫上來,朕在中和殿見他!”說罷,一逕自殿後門出來,踱至中和殿前,便見靳輔遠遠急步而來,因點頭笑道:“免禮,進來說話——那邊體仁閣正考校鴻儒,我們君臣說說治河的事。”
“是!”靳輔幾乎一路小跑上來,說話還微微帶喘,“只是主上日理萬機,諸務叢集,也當節勞才是……”說著便跟進殿來,侍立在康熙身旁。
康熙開口便問:“你預備幾時啟程赴任?”
“回皇上話,”靳輔一躬身說道:“奴才的摺子已遞上去,不知可經御覽?面聆聖訓之後,奴才即刻南下赴任。”
康熙點了點頭,接過內侍奉上的一杯蜜水,轉手便遞給了有點慌亂的靳輔:“賜你喝了吧——這些日子在京,聽到外頭有些什麼話沒有?”
靳輔有些摸不著頭腦,捧著杯子小心地問道:“不知聖意指的是什麼?”
康熙淡淡說道:“李光地和陳夢雷的事,下頭都說些什麼?”
靳輔不料康熙竟問起這個,沉吟著答道:“下頭臣工原都預料皇上將興大獄,有的應試孝廉便有些不安。陳夢雷是福建學者,素受南方士人仰望,雖有罪而證據似乎不足。主上處置之後,眾人無不仰服,稱皇上仁心高厚,實天下讀書人之福!”
康熙盯著靳輔,笑著道:“你不用奉迎,說風涼話的怕也有!這事朕心裡有數,清水池塘不養魚,有些事只能糊塗辦理。朕從不隨意糟踏人才,就是這個話——你不要覺得與你不相干,朕這話是對你說的。告你的摺子早遞上來了,你曉得嗎?你這個人哪,怎么就敢從國庫中提銀子進京來打點權貴?”見靳輔鼻子上滲出汗珠兒,急著要申辯,康熙一笑擺手道:“他們的摺子朕已留中不發,你也不必往心裡去,挪借庫銀總比追加火耗銀子敲剝百姓好。你往後管河工,銀子像淌海水似的,朕不能不提個醒兒,叫你小心一點,若信不過你,也就不講這些了。說正題吧,你摺子里有些水利條陳,朕有些看不明白,且說說你的打算,朕來替你籌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