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一



《荀子·宥坐》 孔子曰:"吾有恥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強學,老無以教之,吾恥之;去其故鄉,事君而達,卒遇故人,曾無舊言,吾鄙之;與小人處者,吾殆之也。"

《荀子·宥坐》 孔子曰:"如垤而進,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今學曾未如疣贅,則具然欲為人師。

《荀子·宥坐》 子貢觀於魯廟之北堂,出而問於孔子曰:"向者,賜觀於太廟之北堂,吾亦未輟,還復瞻被九蓋皆繼,彼有說邪?匠過絕邪?"孔子曰:"太廟之堂亦嘗有說,官致良工,因麗節文。非無良材也,蓋曰貴文也。"

《荀子·子道》 子路問於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君子,其未得也,則樂其意;既已得之,又樂其治。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其未得也,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身之憂,無一日之樂也。"

《說苑·雜言》 子路問孔子曰:"君子亦有憂乎?"孔子曰:"無也。君子之修其行,未得,則樂其意;既已得,又樂其知。是以有終身之樂,無一日之憂。小人則不然,其未之得,則憂不得;既已得之,又恐失之。是以有終日之憂,無一日之樂。"

《荀子·法行》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學,長無能也;老而不教,死無思也;有而不施,窮無與也。是故君子少思長則學,老思死則教,有思窮則施。"

《御覽》六百七引《慎子》 孔子曰:"丘少而好學,晚而聞道。此以博矣。"

《群書治要》《尸子·勸學》 夫子曰:"車,唯恐地之不堅也;舟,唯恐水之不深也。有其器,則以人之難為易;夫道,以人之難為易也。"

《群書治要》《尸子·處道》 孔子曰:"欲知則問,欲能則學,欲給則豫,欲善則肄。國亂則擇其邪人去之,則國治矣;胸中亂,則擇其邪欲而去,則德正矣。"

《意林》一引《尸子》 孔子云:"誦詩讀書,與古人居;讀書誦詩,與古人謀。"

《莊子·雜篇·讓王》 孔子謂顏回曰:"回!來。家貧居卑,胡不仕乎?"顏回對曰:"不願仕。回有郭外之田五十畝,足以給掞粥;郭內之田十畝,足以為絲麻;鼓琴,足以自娛;所學夫子之道者,足以自樂也。回不願仕。"孔子愀然變容曰:"善哉!回之意。丘聞之,知足者,不以利自累也;審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丘誦之久矣,今於回而後見之,是丘之得也。"

《呂氏春秋·季春紀·尊師》 子貢問孔子曰:"後世將何以稱夫子?"孔子曰:"吾何足以稱哉!勿已者,則好學而不厭,好教而不倦,其惟此邪!"

《淮南子·要略》 孔子修成康之道,述周公之訓,以教七十子。使服其衣冠,修其篇籍,故儒者之學生焉。

《說苑·建本》 孔子謂子路曰:"汝何好?"子路曰:"好長劍。"孔子曰:"非此之問也。請以汝之所能,加之以學,豈可及哉!"子路曰:"學亦有益乎?"孔子曰:"夫人君無諫臣則失政,士無教友則失德;狂馬不釋其策,操弓不返於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且近於刑。君子不可以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弗揉自直,斬而射之,通於犀革。又何學為乎?"孔子曰:"括而羽之,鏃而砥礪之,其入不益深乎?"子路拜曰:"敬受教哉!"

《說苑·建本》 子路問於孔子曰:"請釋古之學,而行由之意,可乎?"孔子曰:"不可。昔者,東夷慕諸夏之義,有女,其夫死,為之內私婿,終身不嫁。不嫁則不嫁矣,然非貞節之義也。蒼梧之弟,娶妻而美好,請與兄易。忠則忠矣,然非禮也。今子欲釋古之學,而行子之意,庸知子用非為是,用是為非乎?不順其初,雖欲悔之,難哉!"

《說苑·貴德》 子路持劍,孔子問曰:"由安用此乎?"子路曰:"善古者固以善之,不善古者固以自衛。"孔子曰:"君子以忠為質,以仁為衛,不出環堵之內,而聞千里之外。不善,以忠化寇,暴以仁圍,何必持劍乎!"子路曰:"由也請攝齊以事先生矣。"

《中論·治學》 孔子曰:"弗學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斯可以為人師矣。"

《中論·修本》 孔子曰:"弟子勉之!汝毋自舍,人猶舍汝,況自舍乎!人違汝其遠矣。"

《中論·修本》 孔子謂子張曰:"師,吾欲聞彼將以改此也;聞彼而不改,此雖聞何益?"

《中論·修本》 孔子曰:"小人何以壽為?一日之不能善矣,久惡,惡之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