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集語》卷十七



《莊子·雜篇·列禦寇》 魯哀公問於顏闔曰:"吾以仲尼為貞幹,國其有瘳乎?"曰:"殆哉汲乎!仲尼方且飾羽而畫,從事華辭,以支為旨,忍性以視民而不知不信,愛乎心,宰乎神,夫何足以上民?彼宜女與?予頤與?誤而可矣。今使民離實學偽,非所以視民也。為後世慮,不若休之,難治也。施於人而不忘,非天布也。商賈不齒,雖以士齒之,神者弗齒。為外刑者,金與木也;為內刑者,動與過也。宵人之離外刑者,金木訙之;離內刑者,陰陽食之。夫免乎外內之刑者,唯真人能之。"

《繹史·孔子類記》四引《莊子》 孔子舍於沙丘,見主人。曰:"辯士也。"子路曰:"夫子何以識之?"曰:"其口窮踦,其鼻空大,其服博,其睫流。其舉足也高,其踐地也深,鹿合而牛舍。"

《韓非子·內儲說上》 殷之法,刑棄灰於街者。子貢以為重,問之仲尼。仲尼曰:"知治之道也。夫棄灰於街必掩人,掩人,人必怒,怒則斗,斗必三族相殘也。此三族之道也,雖刑之可也。且夫重罰者,人之所惡也,而無棄灰,人之所易也。使人行之所易,而無離所惡,此治之道。"一曰:殷之法,棄灰於公道者斷其手。子貢曰:"棄灰之罪輕,斷手之罰重,古人何太毅也?"曰:"無棄灰,所易也;斷手,所惡也。行所易,不關所惡,故人以為易,故行之。"

《公孫龍子·跡府》 楚王張繁弱之弓,載忘歸之矢,以射蛟兕於雲夢之圃,而喪其弓。左右請求之,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楚王仁義而未遂也。亦曰人亡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

《呂氏春秋·孟春紀·貴公》 荊人有遺弓者而不肯索,曰:"荊人遺之,荊人得之,又何索焉?"孔子聞之曰:"去其荊而可矣。"

《說苑·至公》 楚共王出獵,而遺其弓,左右請求之。共王曰:"止!楚人遺弓,楚人得之,又何求焉?"仲尼聞之曰:"惜乎其不大!亦曰人遺弓,人得之而已,何必楚也?"

《呂氏春秋·孝行覽·必己》 孔子行道而息,馬逸,食人之稼,野人取其馬。子貢請往說之,畢辭,野人不聽。有鄙人始事孔子者曰:"請往說之。"因謂野人曰:"子不耕於東海,吾不耕於西海也。吾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說,相謂曰:"說亦皆如此其辯也!獨如向之人?"解馬而與之。

《淮南子·人間訓》 孔子行游,馬失,食農夫之稼,野人怒,取馬而系之。子貢往說之,卑辭而不能得也。孔子曰:"夫以人之所不能聽說人,譬以太牢享野獸,以九韶樂飛鳥也。予之罪也,非彼人之過也。"乃使馬圉往說之。至見野人曰:"予耕於東海,至於西海,吾馬之失,安得不食子之苗?"野人大喜,解馬而與之。

《論衡·自然》 宋人或刻木為楮葉,三年乃成。孔子曰:"使地三年乃成一葉,則萬物之有葉者,寡矣。"

《御覽》六百十六引《神仙傳》 孔子讀書,老子見而問曰:"是何書也?"曰:"禮也,聖人亦讀之。"老子云:"聖人可也,汝曷為復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