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校釋》第四十章



俞樾曰:按河上公注曰:“建設道德之人,若可偷引,使空虛也。”王弼注曰:“偷,匹也。建德者因物自然,不立不施,故若偷匹。”然偷匹之義,於古無徵,義亦難曉。……今按“建”當讀為“健”。釋名釋言語曰:“健,建也,能有所建為也。”是“建”、“健”音同,而義亦得通。“健德者偷”,言剛健之德,反若偷惰也。正與上句“廣德若不足”一律。

質真若渝,

謙之案:傅奕本作“質直若輸”,柰卷“真”亦作“直”。“渝”、“輸”古字通。畢沅曰:“河上公、王弼作‘渝’,古字通,如春秋‘渝平’為‘輸平’是也。”案“輸”假為“愉”,有苟且懷安之意,又為“渝”。“質真”之“真”,為“?”之訛。“質?若渝”,蓋謂質朴之人,行動遲緩,駑弱有若輸愚者也。

劉師培曰:案上文言“廣德若不足,建德若偷”,此與並文,疑“真”亦作“德”,蓋“德”字正文作“?”,與“真”相似也。“ 質德”與“廣德”“建德”一律,“廣德”為廣大之德,與“不足”相反;“建德”為剛健之德,與“偷”相反(用俞說);“質德”為質樸之德,與“渝”相反;三德乃並文也。

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

謙之案:法京敦乙本“無”作“無”,羅卷均作“無”。

易順鼎曰:“大方無隅”,道德指歸論作“大方不矩”。

顧廣圻曰:“大音希聲”,傅本“希”作“稀”,按同字也。

王先慎曰:傅本“音”作“言”,與各本全異。

李翹曰:呂氏春秋樂成篇首曰“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聲”,不引老子。

夫唯道,善貸且善。

嚴可均曰:“善貸且善”,各本作“且成”。

羅振玉曰:敦煌本“貸”作“始”。

謙之案:譣羅卷敦煌乙本“無名”下缺,此雲“貸”作“始”,乃據老子義本。傅本、諸王本、室町本作“善貸且成”,範本作“善貨且善成”,云:“嚴遵、王弼同古本,河上公作‘善貸且成’、今從古本。”今按怡蘭堂嚴本亦作“善貸且成”,與范所見不同,蓋與王本同脫一“善”字,碑本句末脫一“成”字,宜從範本增入。“成”與成、聲、形、名為韻。“貸”與莊子應帝王篇述老聃語“化貸萬物而民弗恃”之“貸”意旨相同。“道隱無名”,亦即莊子“有莫舉名,使物自喜”之意,所謂功成不名,立乎不測,而遊於無有者也。

於省吾曰:景龍本作“夫唯道,善貸且善”,當脫“成”字。敦煌“貸”作“始”,乃聲之轉。周語“純明則終”,註:“終,成也。”又“故高明令終”,註:“終猶成也。”書皋陶謨“簫韶九成”,鄭註:“成猶終也。”是成、終互訓,義同。然則“善始且成”,即善始且終也。六十四章“慎終如始”,亦“終”“始”對文。

【音韻】此章江氏韻讀:行、亡韻(陽部),笑、道韻(幽、宵通韻,道協音盜)。昧、退、類韻(脂部,昧音寐,退,吐位反)。谷、辱、足、偷、渝、隅韻(侯部,渝,喻蓲反,隅,俄蓲反)。成、聲、形、名、成韻(耕部)。

謙之案:笑,宵部,道,幽部,幽、宵通韻。惟道音盜,似誤。“ 道”,徒皓切。古,徒苟切。“道”,首聲,九章與守、咎韻,十四章與有韻,四十七章與牖、少韻,此其例證。又谷、辱、足、偷、渝、隅一韻,姚文田、鄧廷楨分谷、辱、足一韻(六屋入聲),偷、渝、隅一韻(十三侯平聲)。又“建德若偷”之“偷”字,高本漢本一作“媮”,一作“輸”,皆韻。

顧炎武曰:“行”,古音杭,引老子:“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故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唐韻正卷五十二庚)又曰:四句二韻,而語助“之”字,一有一無,在他詩亦有可證者。老子曰“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行與亡為韻。又唐韻正卷十七,十三末:“昧”,今考古書“昧”字,有讀去聲者,有讀入聲者。去聲則莫佩反。老子“明道若昧,夷道若類,進道若退”。又卷六十九侯:“偷”,古音俞。老子“建德若偷,質直若渝,大方無隅”。